tibet.cn
home

校地双向奔赴 致力共赢发展

——察隅县依托高校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

发布时间: 2024-05-27 10:00:00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多年来,察隅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积极依托高校资源,创新平台载体,深化校地合作,为乡村振兴赋能。

  自西藏农牧学院对口帮扶察隅县以来,坚持以科研合作交流为抓手,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紧紧围绕察隅县教育、人才、产业、党建等多个领域,建体系、定规划、抓项目、保落实,多管齐下、多路并进,让校地合作事业再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校地双方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等精准发力,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塑造产业发展动能。

  察隅县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过渡地带的河谷深处,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景观,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为优质果蔬、茶叶、林下菌类等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果形优美、口感独特的察隅猕猴桃、柑橘、石榴、羊肚菌等,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短板也愈发凸显。

  多年以来,西藏农牧学院依托学科专业优势,选派专家团队来到察隅县,系统深化农技培训,帮助规划产业布局,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当地柑橘产业、猕猴桃产业、突尼斯软籽石榴产业提供种植、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支撑,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有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格拥村提供全紫辣椒新品种,为松塔村提供不同品种梨树种苗,为格布村、邓许村、康然村规划选择不同经济林树种……针对即将搬迁的村落,西藏农牧学院帮助拟定符合搬迁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发展思路和产业规划,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引种工程”“小畜种发展”“多品种小规模庭院经济”等发展思路和模式,形成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实施方案,切实为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十年帮扶情谊深,校地合作结硕果。西藏农牧学院坚持深入走访调研,聚焦实绩成效,践行共商共议,办好民生实事。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边富民、提升自治效能、推动校地合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察隅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截至目前,西藏农牧学院累计选派200余人次前往察隅县开展驻村工作,建言献策、争取项目、修桥补路、捐款捐物,并在强化技能培训,促进本地专技人员、科技特派员和农牧民生产技术技能提升方面下大功夫。西藏农牧学院驻村人员担任起校地双方间的“联络员”,推动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产学研用新模式,让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在广阔的田野落地生根,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牧民。

  察隅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与西藏农牧学院的对接合作。为进一步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发展,校地相关部门多次互访交流,着力构建校地合作新机制。西藏农牧学院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积极融入林芝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工作大局。2023年,校地双方面签《西藏察隅县人民政府西藏农牧学院校地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在察隅建成“西藏农牧学院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工作站”“西藏农牧学院专家工作站”“西藏农牧学院科研实训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学生实践基地”等。同时,西藏农牧学院将察隅县纳入学院“百校联百县兴千村”工作计划,推进教育资源和地方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校地合作高质量发展。

  校地双方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共同建立务实沟通交流机制,自上而下地构建全方位的工作推进格局,持续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乡村发展定位策划、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农创平台搭建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农特产品提档升级、乡村人才培养培训、非遗文化挖掘传承、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实效合作,推动校地双方全面深化合作走深、走细、走实,努力让更多校地创新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