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林芝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为契机,以巴宜区为试点,在百巴镇大胆探索联村、联企、联产的组团发展模式,“握指成拳”成立联村党委和实体公司,推动资源要素充分聚集,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百巴镇是林芝市巴宜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下辖12个行政村。以前,12个行政村“单打独斗”,矛盾纠纷凸显,发展也十分不平衡。
联村发展 统筹谋划
为了形成资源共享、产业共赢、多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为全面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百巴镇跳出“各自为政、分散发展”思维,联合林芝市巴宜区12个行政村,组建全林芝市首个联村共事性质的林芝萨亟布实业有限公司,每个村党支部书记作为董事,共同参与经营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改变各村集体经济单打独斗的局面,还能集中优势资源形成合力,合理布局产业项目,统筹谋划整体发展,有效避免项目同质化现象。
百巴镇组团发展联村党委于今年4月揭牌成立,下设农牧产业、文旅产业和林下产业三个功能型党支部,主管公司和20余个产业项目,带动全镇4375名农牧民群众全员参与,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组团发展之路。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就像有了“大脑中枢”,能更及时调配、统筹各方资源,更好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百巴镇全面清查辖区土地,建立可使用土地库,联合商议项目用地价格,推动村集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产业项目,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在色贡村试点开展“全域土地整治”,统一调整各户院面积,释放集体土地资源120余亩。截至目前,百巴镇累计流转土地3620亩。
除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外,百巴镇还探索由镇代管村级财务,研究制定《村级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村集体规范财务操作流程》,明确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措施,并选聘2名专职财务人员对村级财务管理把关,指导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同时,建立财务抽查、检查机制,每季度对村级财务管理、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专项巡检,保障资金使用规范透明。目前,百巴镇的村级村务运行费用同比减少14%,村级财务信访率同比下降90%。
联企发展 乘势而上
百巴镇百巴村将松赞集团落户作为契机,充分利用企业的品牌、技术和市场等优势,乘势而上,谋求“主动服务、共同发展”,打破了“只收租金”的单一收入模式,使当地村民就近就便就业,共同参与到百巴村松赞帐篷营地的运营和管理中。
除帐篷营地外,百巴村与松赞集团合作建设漂流、崖壁攀岩、山地骑行、越野摩托等户外旅游项目,打造集生态休闲、户外探险等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
在联企组团发展模式下,不仅缓解了村民的就业压力,还带动了百巴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增长,当地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部分村民目前平均月薪4000元。自2022年7月百巴村松赞帐篷营地顺利开业后,百巴村村集体经济就从每年不足4万元的收益,迅速升至每年80余万元。
百巴镇增巴村则与烟台大山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形成联企模式,建设了增巴村高原苹果苗木繁育基地,成立了林芝市首个组培实验室,培育的新品种“南迦”苹果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作物新品种登记,并首次走出国门出口至尼泊尔。
百巴镇紧抓松赞集团和大山果业等龙头企业落户机遇,深入拓展技术合作,带动120余名本地农牧民学习掌握户外旅游服务、果树种植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育壮大会管理、懂技术的高素质农牧民队伍。同时,择优选聘26名种养能手,成立专业化生产经营管理团队,推动产业项目有序运营。此外,引进37名技术型人才,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聘任相关企业负责人担任增巴村、百巴村、连别村名誉村主任,发挥其专业特长,帮助村庄找准发展方向。
联产发展 协作共赢
零敲碎打是做不成的,效益出不来、规模上不去、品质出不来。“联产”组团发展则可以解决产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发展能力有限的问题。百巴镇整合政府投资资金和现有产业基地,建立完善产业协作、资源共享机制,与巴宜区内外加工、销售公司达成产业合作协议,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引领村集体经济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
截至目前,林芝萨亟布实业有限公司名下有增巴村高原苹果苗木繁育基地、百巴村松赞帐篷营地等5个产业项目,总资产超1亿元,全镇有1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0万元。
有了主导产业,当地村民也尝到了甜头。百巴镇动员辖区劳动力充分参与林芝萨亟布实业有限公司名下项目建设,累计5000余人次参与其中,并解决46人就业问题,发放工资800余万元。
亲身感受到产业进一步发展,百巴镇各村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林芝萨亟布实业有限公司各村分红激励制度》也得到了村民的全力支持。分红激励制度将维护稳定、信访问题、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环境卫生等工作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实现工作完成情况与激励奖惩挂钩,形成人人参与矛盾调解、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村集体工作新常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