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一锤一錾中的坚守与传承

——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

发布时间: 2024-12-11 08:56: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叮叮叮,叮叮叮……工坊二楼,传来一阵阵金属敲击的声响。掀开门帘,一个小伙子坐在窗边,右手拿锤,左手握着佛像架在细长的铁器上,右手的锤子不停地敲击着,左手也在一边轻微转动,目光紧紧锁在眼前的佛像上柔和而坚定,古铜色的面庞与红铜佛像仿佛在进行无声的“对话”。 

 
图为嘎玛次仁朗加锤揲佛像面部 受访者供图

  小伙子名叫嘎玛次仁朗加(后文简称朗加),是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第八代传承人,1995年出生在昌都市卡若区嘎玛乡,13岁跟随父亲学习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至今已有16年。 

  朗加放下手中的佛像,缓缓向我们走来,微笑着介绍道,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是金工和雕塑的交叉学科,利用金银铜等具有延展性的金属,使用几百个特制的工具将金属敲击成造像、坛城等。从艺术流派来看,最早源自古犍陀罗的造像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发展、演变,经过独特的工艺进行呈现,最终形成了巴尔玛锤揲法造像艺术。 

  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可概括为白描、剪裁、锤揲、錾刻、焊接、打磨抛光、鎏金、镶嵌宝石、开眼彩绘等九步。 

  第一步白描,根据造像的比例在金属片上画出轮廓。第二步剪裁,根据造像所需的尺寸大小,按照白描的轮廓,使用特别的方法和技巧,使金属片能够更好地成形,完成剪裁。第三步锤揲,通过使用特制的锤揲工具,将金属片一点点敲击成造像。第四步錾刻,针对造像的一些细节纹路、花纹等进行錾刻。第五步焊接,将造像的各个部件焊接组装。第六步打磨抛光,主要对造像焊接的部位及整体进行打磨。第七步鎏金,通常使用古法鎏金。第八步镶嵌宝石,造像的装饰部位需镶嵌宝石,在前期的制作过程中,这些镶嵌宝石的位置已经设计好,鎏金后再在相应位置镶嵌宝石。第九步开眼彩绘,使用矿物颜料绘画造像面部的眼睛等重要部位。朗加介绍道,对造像面部的锤揲、錾刻和开眼彩绘是整个造像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自己也花了很长时间学习。 


图为使用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制作的灯龛 受访者供图

  与其他金铜器造像技艺相比,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存在一些较为特别的地方:如艺术风格,由于传承脉络的不同,巴尔玛锤揲法造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整个造像的造型、面部的神态以及部分装饰如宝冠、项圈、璎珞、臂钏和衣纹图案等。巴尔玛锤揲法造像,由于是使用金属片敲击而成,造像表面会有明显的锤纹,造像的肌理和质感也比较特别,多层的衣纹、衣饰可以叠加而成。再如工艺方面,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不仅是纯手工将金属片敲击成造像的一个过程,发展这项技艺的过程中也衍生出更多特殊的造像工具,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口耳相传的口诀。这些口诀来自老一辈工匠,他们经年累月从事造像工作,在剪裁、锤揲、錾刻等步骤有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总结出规律,如此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把一些重要的部分体现出来,也就形成了“独家秘方”。此外,工匠们还会根据特定的仪轨造像。 

  朗加的父亲扎西达瓦,从事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40余年,工坊会招收学徒,由父亲担任老师。朗加介绍道:“工坊的学徒基本来自卡若区周围乡镇,我们也会留心关注一些家里条件比较贫困的孩子,在他们愿意的情况下,以传统的以师带徒的方式教授他们锤揲技艺。我们给学徒们提供免费的饮食住宿,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他们愿意留下来就业,工坊也会提供岗位。如想完整地掌握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至少需要学习十年以上。”一般工匠们的时间安排也比较自由,家中有农牧活时,可以忙完家里的活,再来做造像工作。 

 
图为使用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制作的灯龛局部 摄影:邹慧

  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比如,造像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多数工坊已经很难接到订单,从而导致工匠面临失业现状;当前年轻一代愿意学习此项技艺的人非常少,面临技艺传承人老龄化的问题;再如,没有更多人去研究、关注此项技艺背后隐藏的文化、学术价值,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在学术方面依然是一片空白等。 

  面对这些困难,朗加一直在思考如何去改变当前现状,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工坊与院校艺术共创,由学生设计出文创,工匠们负责制作。“做文创,如果只是在表面形式做一些改变和设计,可能不会有太大优势,我们需要去深层地发掘内在的一些文化。赋予文创以内在的文化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应该是可以做出很好的东西。”关于制作文创,朗加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创不仅仅只是改变外在形式的艺术品,它更需要背后的文化加以支撑,非遗传承方能走得更远。 

  工坊和高校师生合作,挖掘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背后的文化底蕴,探究其在学术方面的价值。高校师生前来工坊调研、实践教学,能够有力推动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的学术研究。外界对于技艺的关注和认可,亦能直接影响到当地一些青少年对于此项技艺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艺,从而推动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交谈过程中,很明显能觉察到朗加的内心,平静而祥和,一股强大的定力深深扎根在朗加心中。这份定力一部分源自于巴尔玛家族世代积淀、潜移默化的滋润,另一部分则是他自己对于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参透领悟之后的执着坚守。 

  当谈到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的未来时,朗加有些停顿,神色淡然,缓缓说道:“在传承好造像的基础上,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其他方向,尽可能地让当地更多的工匠能够继续有一个很好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与院校合作,希望在学术层面有新的研究和发现。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对造像未来的道路是没有担忧的。不管是迎来危机或者是当下如何鲜为人知,但我始终会坚信,一定会有一些办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不管怎么样,自己走在这条道路上,一定会坚持下去。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从古到今传承下来,在历史长河中也是面临过各种问题,先辈们还是会尽可能地想一些办法。很多问题我们都会努力去探索,我还是相信会找到解决方法,但不管能不能找到,我还是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朗加的话语平静而有力量,话语间传递出的是他对传承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的坚守和决心。 

  “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使我看到了我未来要走的路,用一生去造自己心中的像,给世人传达爱与平静。”“所谓工匠精神,我认为就是不断突破自己,努力在自己的领域展现人类智慧的光明。”“从某种角度来说,人生就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学习领悟了,即使渐渐老去、生命逝去,也是一趟精彩旅程。”无论走在哪条道路上,学习一直都是永恒的课题。当人生方向明确,并为之努力时,自己是幸福的。朗加作为“95后”非遗传承人,他的坚守与思变值得我们学习。 

 
图为嘎玛次仁朗加在工坊门前送别笔者一行 摄影:邹慧

  再次见到朗加时,他缓步向我走来,脸上挂着阳光般温暖的笑容,眼神澄澈而深邃。他身着极具藏族特色的红色绣花马甲,这件马甲是朗加读小学时,母亲得知朗加要在学校表演锅庄舞,特地亲手为他制作的,当时母亲特意做大了些,谁也未曾想到竟一直穿到今天。十几年过去了,绣花马甲依旧完好如初。这也不再只是一件马甲,更是母亲的爱和温暖,一直伴随着朗加无数个日夜,陪伴他奔赴远方,在传承巴尔玛锤揲法造像技艺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中国西藏网 文/邹慧)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