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原创

类乌齐县中学:在“大山”里开办一所现代化寄宿制中学

发布时间:2023-11-01 16:4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藏语中,类乌齐是“大山”的意思,在“大山”里开办一所现代化中学,类乌齐县中学承载着许多使命。

  ——题记

  类乌齐县地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北部,平均海拔3900米,县地理环境特殊,地域辽阔,县域最大间距116公里,地形地貌多样,冬季气候漫长,一直以来居住分散的农牧民子女如何接受高质量基础教育,是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心头的大事。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学校依托寄宿制对师资的集中、15年公费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对口帮扶和县中学自身的努力,县里的孩子们不会再因为贫穷或路途遥远而面临失学。

  现代化基础设施奠定教育基础

  与人们想象中开办在大山的中学不同,类乌齐县中学基础设施完备,在大山的掩映间,校园屋舍俨然,操场平整。

  学生家长边巴在谈及类乌齐县中学的教学环境时,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现在)那可太不一样了!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哪有这种教学楼,也没有这么好的课桌、板凳,那时候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不如现在的老师,现在孩子们受教育的环境真的比以前好很多了。”


图为类乌齐县中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类乌齐县供图

  办校二十年间,校园已配备有1个标准化操场,2个篮球场,以及图书馆,科技馆等基础设施,还通过开展数字校园等项目对标现代化教学模式,设立电脑机房,以及在所有教室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在类乌齐,县中学的发展是教育部门主抓的重点,对于办校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挑战,县里自己能办成的事自己办,自己办不成的事找帮手想办法办。

  因为地理条件的种种限制,类乌齐县中学一直存在着季节性供水的问题,日常饮用水和生活用热水受季节天气影响较大。在此情况下,2020年由昌都市重庆援藏工作队牵头发起,在类乌齐县开展“水杯子”项目,一期计划投资约1600万元,通过改造供水地下管网、储水系统、取水系统、直饮水设备安装等工程,解决高原长时间严寒气候对供水设施尤其是热水设施带来的影响。

  2023年,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县中学住宿楼每层都配有援藏项目捐赠的直饮水机,“水杯子”工程进入使用前的最后调试阶段。

  依靠着对口帮扶,最后一点办学上的困难也被弥合,类乌齐县中学也跻身现代化中学的发展赛道。

  现代化办学制度保障教育质量

  藏语中,类乌齐是“大山”的意思,在“大山”里开办一所现代化中学,类乌齐县中学承载着许多使命。

  在西藏,教育是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民主改革前,在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下,西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是贵族子弟,而广大农奴子女没有任何受教育的权利。民主改革以来,西藏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与类乌齐县类似的西藏大部因地制宜、集中力量开办寄宿制学校,不仅是为了解决学生“上学难”的基本问题,更是经过国家、自治区几十年在教育领域探索出让学生“上好学”的最佳选择。

  学生家长边巴在谈起孩子上学的经济问题时,语气很是轻松。“孩子上学家里几乎没什么经济压力,现在学校都是义务教育,也会发放书本,生活上学校也提供了食宿和部分日用品,我们家长主要还是负担孩子平时的吃穿。”

  寄宿制解决了西藏义务教育的两大难题:一是提升教育数量,保障应入学少年儿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极大降低适龄少年儿童辍学率;二是提高教育质量,西藏学生得到与其他省区市相近的教学条件,升学率大幅提高。

  寄宿制更好地集中师资力量,让老师更多的担起责任。通过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开展课后服务,设立专职老师负责课后学习生活,类乌齐县中学成绩逐年稳步提升,2021—2022学年升学率达到94%,看到了寄宿制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一些城镇户籍的学生也要求寄宿,2023年类乌齐县中学住校生比例达到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

  此外,藏文化也在县中学的课堂内外得到传承发展。

  县中学注重汉藏双语教育,聘请专职教师任课,按照国家、自治区相关要求开足开齐地方课程(藏语文等),还开展多种形式素质拓展,其中包括藏文书法大赛、锅庄比赛、校园文化节等西藏特色文体活动,学生们在学习和参与中得以更好地体悟民族特色文化。


专职生活老师会定期检查宿舍内务,开展内务评比 类乌齐县中学供图

  现代化教学理念点亮学生理想信念

  一所现代中学不仅包括现代化基础设施与办学制度,还应包括现代化的办学理念。

  2023年6月,类乌齐县中学开展中考前动员誓师大会,动员会上,学生代表声情并茂地鼓励同学们“实现梦想”。县中学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尤其希望学生能找到自己的理想,有了目标,在学习上会更加努力。

  谈及未来,家长边巴明白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学习上的事我不懂”,但他想把孩子供到更远的地方看看,“还是希望孩子可以多读书,最好可以上高中,现在时代不同了,孩子必须要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生活。”至于高中后如何,他没做设想。

  然而在八年级学生扎西德珍眼中,她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我想先努力学习考上高中,然后再去冲击自己喜欢的大学。因为我觉得只有学习才能使我成长成才,才能让我见识到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只有这样我才能回来服务我的家乡。”

  扎西德珍的理想正是八年级语文教师央金走过的一条道路,上完大学的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她说:“我自己就是本地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自发的热爱,读完大学后想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本地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建设家乡”,这个词高频地出现在师生的表述中。县中学还有很多像扎西德珍一样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感受世界、理解世界,他们怀揣梦想,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国西藏网 实习记者/毕然)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