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开发古道唤醒民众共同文化记忆

发布时间:2022-07-04 14:10: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专家点评】

  作者:杜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系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古道是诸多文化遗存中典型的代表,它承载历史、赓续文明,值得今人深入探索。

  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学术研究的深入,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也在发生重要转变,更强调在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发掘文化遗产内涵、开发适宜的文化旅游项目,从而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一些地区开发古道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产业发展,强化文化交流,唤醒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

  普遍来看,要盘活、用好古道等文化遗存,需坚持三个原则:

  全面系统的理念。古道等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包含遗产本身,也包含遗产所在地的人文环境,如该文化遗产形成过程中的民间传说、故事,至今仍然保存的工艺、技艺、民族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应研究历史文化遗产所依赖的自然景观,如河流、山脉、森林、田野等。古道作为一种大型线性遗产,往往跨区域甚至跨国别,不同区域之间加强协调合作也是系统全面保护理念的应有之义。其间,还要关注“人”的因素:普通公众既是体验式文化的消费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他们也应该纳入遗产保护者的视野予以研究;原住居民既是遗产保护的主体,也应当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受益者,同样需要予以关注。

  适宜的项目开发。以古道遗址为例,在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方案过程中,要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古道、同一古道不同部分,即古道遗址的不同段落甚至同一段落中的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不同侧面的特点。在恢复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提炼每一处遗产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最适宜、最有特色的展示和利用项目。项目的设计要考虑目标公众群,通过对公众市场开展细分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公众提供适宜的服务项目。也应当通过网站提供信息服务,与当地已有的交通、酒店等服务设施有效衔接。

  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各地区文物和旅游两项业务在机构管理上的有机融合,原先形成的相互制约关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被弱化的可能。如何保证古道等历史文化遗产不被过度开发和利用,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文旅开发人员应该牢固树立的理念。同时,文物保护机构应担负起对公众科普、教育、管理的责任,既要保障公众在参观、游玩中的人身财产安全,也要强化其文物保护意识、规范其行为,引导其树立文明的公众形象。

  深入挖掘不同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是所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在文化产品开发中,要始终以文化遗产的安全为红线,涵养民众的文化素养,唤醒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所有文化遗产保护者的初心和使命。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众收入状况,进而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与保障。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陈之殷、陈元秋、耿建扩、李慧、陆健、张哲浩、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克成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