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地方

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 携手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3-03-20 09:57:00来源: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 祁梦竹 刘菲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北京市党政代表团昨天赴河北省学习考察,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与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省政协主席廉毅敏参加有关活动,并进行深入座谈,进一步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推进京冀交流合作,共商协同发展大计。

  雄安新区塔吊林立,一片片崭新的楼宇拔地而起,一处处项目建设现场洋溢着热火朝天、拔节生长的氛围。北京市党政代表团首先来到雄安宣武医院项目,该项目一期建成后为拥有600张床位的独立运行三甲医院,由北京市宣武医院提供办医支持。代表团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和后续运营工作情况。雄安北四中学项目投资3.9亿元,最大招生规模1350人,已于去年7月竣工移交,代表团走进校园察看体育馆等设施。随后,代表团来到白洋淀畔的新安北堤木栈道,察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这里碧波荡漾,耳畔传来阵阵水鸟啼鸣,铺展出一幅生动优美的生态画卷。在雄安规划展示中心,代表团参观了“新时代的战略决策”“谋划一张蓝图”等7个展厅,详细了解雄安新区整体规划和智能城市建设理念。尹力在学习考察时指出,当前,雄安新区进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北京要自觉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分内之事,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

  在北京市·河北省工作交流座谈会上,尹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九年来的丰硕成果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省市人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凡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们要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乘势而上、奋勇争先,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做好协同发展各项工作,携手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要以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坚定不移抓好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合作事项落实、常态化干部人才交流。要切实肩负起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京津冀区域的重大责任,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推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迈出新步伐,合力打通交通堵点,加快重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畅通区域市场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融合。推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取得新进展,继续拓展区域生态环境容量,携手推进降碳减污增绿。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结出新成果,深化医保、社保、养老等互联互通,推出更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推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两个重点区域的引领示范作用,通勤圈尽快形成同城化效应。加快完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三地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倪岳峰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河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望,以大历史观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全力服务有关央企总部建设,大力吸引央企二三级公司落户,积极承接在京高校、医院等疏解,持续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北京市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鼎力支援“三校一院”建设,积极推动在京央企、高校等疏解转移,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参与新区建设,为办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提供了强大助力,河北人民铭记在心。河北将认真学习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经验,严格执行规划,系统谋划推进,加强质量监管,努力创造“雄安质量”。要自觉服从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全面落实疏解清单,创新完善支持政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积极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创新发展联盟,集聚优质创新要素资源,营造有利于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要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深化区域流域协同治理,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加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坚决当好首都生态安全屏障。

  座谈会后,殷勇、王正谱代表双方共同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河北省和北京市领导张超超、张国华、葛海蛟、武卫东、董仚生、吴晓华、严鹏程、金晖、董兆伟、康彦民、夏林茂、赵磊,河北省政府秘书长朱浩文,北京市政府秘书长穆鹏参加。

(责编: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