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规逐步变成“实景图”,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内降外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公众读本(2022年度)》近日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公布,从首都功能、城市规模、空间布局、生态底线、城市治理、安全韧性、区域协同七个方面总结城市建设治理的“年度成绩单”。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要求,本市将体检评估机制作为总体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发现问题、破解难题。首都规划正在一步步从“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根据报告,本市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亚洲金融大厦投入使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稳步推进赛后内部改造;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持续推进,保护整治成果显著;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等10家国际组织登记成立,在京落户国际组织达114家;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现雏形,12家重点实验室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标杆。首都数字经济迈入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6%。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规模2184.3万人。从分布来看,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人口空间布局调控成效显著,中心城区内外人口呈“内降外升”态势。坚持减量双控与存量更新,本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持续减少,生态空间进一步拓展,并牢牢守住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面积相当于约45个颐和园。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通过并施行,本市城市更新走向法制化,项目实施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显示,2022年,本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4517平方公里,约占市域面积27.5%,较2018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全市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红线。全年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余亩,新建恢复湿地661公顷。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圆满收官,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累计完成2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8%。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数量达到109个,“一环百园”城市公园基本闭合。
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本市聚焦民生实事不断发力。报告显示,经过两轮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本市对71条公交专用车道放开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使用权限,打通三环路公交专用道断点。小客车车均出行强度相较2015年下降约9.6%。中心城区慢行出行比例升至约49%。商品住房中,共有产权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约占61.9%。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近八成。全年新建约30所学校,共新增中小学学位约3.6万个。
在韧性城市建设层面,全年已启动危旧房改造(含简易楼腾退)20余万平方米,完工老旧小区改造205个。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格局日渐清晰。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本市累计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2093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其中2022年完成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166家;雄安新区“交钥匙”的3所学校实现竣工交付;通州区每年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千亿量级。
2022年,“轨道上的京津冀”主干骨架基本形成。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0933公里,较2014年末增长39.4%。北京丰台站通车运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形成。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公众读本(2022年度)》近日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公布,从首都功能、城市规模、空间布局、生态底线、城市治理、安全韧性、区域协同七个方面总结城市建设治理的“年度成绩单”。
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要求,本市将体检评估机制作为总体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发现问题、破解难题。首都规划正在一步步从“愿景图”变成“实景图”。
根据报告,本市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亚洲金融大厦投入使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稳步推进赛后内部改造;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持续推进,保护整治成果显著;推动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等10家国际组织登记成立,在京落户国际组织达114家;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现雏形,12家重点实验室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标杆。首都数字经济迈入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6%。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规模2184.3万人。从分布来看,总体规划实施以来,人口空间布局调控成效显著,中心城区内外人口呈“内降外升”态势。坚持减量双控与存量更新,本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持续减少,生态空间进一步拓展,并牢牢守住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面积相当于约45个颐和园。随着《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通过并施行,本市城市更新走向法制化,项目实施取得积极进展。
报告显示,2022年,本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约4517平方公里,约占市域面积27.5%,较2018年提高约1.4个百分点,全市自然保护地全部纳入红线。全年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余亩,新建恢复湿地661公顷。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圆满收官,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累计完成2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8%。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数量达到109个,“一环百园”城市公园基本闭合。
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本市聚焦民生实事不断发力。报告显示,经过两轮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本市对71条公交专用车道放开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使用权限,打通三环路公交专用道断点。小客车车均出行强度相较2015年下降约9.6%。中心城区慢行出行比例升至约49%。商品住房中,共有产权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约占61.9%。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近八成。全年新建约30所学校,共新增中小学学位约3.6万个。
在韧性城市建设层面,全年已启动危旧房改造(含简易楼腾退)20余万平方米,完工老旧小区改造205个。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格局日渐清晰。报告显示,自2017年以来,本市累计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2093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其中2022年完成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166家;雄安新区“交钥匙”的3所学校实现竣工交付;通州区每年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千亿量级。
2022年,“轨道上的京津冀”主干骨架基本形成。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0933公里,较2014年末增长39.4%。北京丰台站通车运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形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