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行业动态

西藏医改让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刘欢 发布时间:2018-09-19 09:07:00来源: 西藏商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卫生健康事业历经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持续发展、加速腾飞的不平凡进程,在各个历史时期以及参加应急救治、重大防控、重大保障等特殊任务中,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西藏自治区不断拓宽投入渠道,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各族群众充分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西藏医疗卫生机构从1978年的855个增加到2017年的1507个。西藏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从1978年的5780人增加到2017年的16503人。

  基本医疗保障不断改善

  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提高95倍

  40年来,西藏卫生健康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看病诊断用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简陋的医疗设备到如今用于诊断的B超、核磁、螺旋CT、DR等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从以前只能找‘赤脚医生’诊病到现在可以便捷地找到权威专家诊病;从以前只能在乡村诊所就诊到现在可以到‘三甲’大型医院就诊等等。40年沧桑巨变,西藏卫生健康事业也在改革中创新,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变化中深化着改革。”西藏自治区卫计委科宣处处长国吉感慨道。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对西藏农牧民实行特殊的免费医疗政策,对干部职工实行公费医疗政策。上世纪90年代,先后制定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免费医疗暂行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公费医疗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旨在加强农牧区卫生工作、改善农牧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政策和措施。

  进入新世纪,西藏与全国同步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西藏自治区政府发布了《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并经先后两次修改完善,在西藏建立了以免费医疗为基础,政府主导,个人自愿参加,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卫计委了解到,2011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累计投入1.04亿元,采取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承办,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模式,西藏推行农牧民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有效抵御农牧民重大疾病风险,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初步形成了以农牧区医疗制度为基础,农牧民大病保险为补充,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农牧民免费医疗经费从1978年的年人均5元,提高到2017年的年人均475元,提高了95倍。

  藏医药事业振兴发展

  藏医医疗机构从1个发展到50个

  藏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藏医药事业的发展,从“七五”时期起,西藏自治区每年安排藏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提高,2015年已经提高到4000万元。西藏自治区先后于1986年、1996年、2014年召开西藏振兴藏医药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力推进藏医医疗、教育、科研和产业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西藏只有1所藏医药机构。上世纪80年代,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先后4次进行改扩建。经过40年的发展,在西藏建设了6个市地级藏医医疗机构和23个独立的县级藏医机构,西藏藏医医疗机构从1978年的1个发展到2017年50个,床位从20张发展到2412张,藏医诊疗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覆盖率分别达89%和38%。藏医医院年诊疗人次从1978年的19.17万人次增加到329万人次。

  40年来,西藏相继建立了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西藏藏医学院,西藏大学开设藏医系,开展藏医药医学理论体系、诊疗体系等系统教学。各级各类藏医药教学机构和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学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等方式培养藏医药人才,西藏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763人,有副高级技术人员184人,中级583人,藏医药高级人才、技术骨干和基层实用型人才梯队基本形成。同时,藏医药文化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申报天文历算等国家和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20个,藏医药申遗项目已列入2018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计划,完成了《四部医典》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工作,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举办国际藏医药学术会议,参与国际“非遗节”等,推动藏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藏医药影响进一步扩大。

  卫生援藏工作成绩卓越

  填补刷新医疗技术空白699项

  40年来,卫生援藏有力补充了西藏卫生健康工作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能力水平,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局势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73年7月,国务院下发文件,决定向西藏派出医疗队,帮助西藏各地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1973年至1983年的10年间,先后派出5批、近2000名进藏医疗队员。现在共有17个省(市)、16个国有大型企业和1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承担对口支援任务。

  2015年6月,中央组织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先后从北京、上海、安徽、广东、重庆、辽宁、陕西7个对口支援省市65家医院选派519名医生,成批次组团选派医疗骨干,使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进步、格局性变化。3年来,援藏专家帮带421个医疗团队、930名本地医务人员,培养医疗骨干591名,已有120名受援医院医生能独立开展1-2种新手术,324人职称得到晋升。结合西藏疾病谱,依托8家牵头单位、65家包科医院重点建设164个科室,重点打造心血管内科、妇产科、儿科、骨科等45类具有高原特色、符合群众就医需求的拳头科室。“打包移植”内地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609项,共同攻关技术难题783个,联合申报国家级、西藏自治区级科研项目369项,已立项131项,填补刷新区域内医疗技术空白699项。

  据了解,现在已有近300种“大病”不出西藏自治区,近2000种“中病”不出地市。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