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行业动态

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兽医世家”旦巴次旺一家:梦想,在三代人中传承

牛枭 陈林 发布时间:2019-06-11 09:49: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帕里镇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脊的一片开阔、灰黄的坝子上,那里有肥沃的牧场,那里有成群的牛羊,那里还有一家三代人默默无闻、扎根祖国边陲治疗兽病的故事。

  一家三代人用执着的脚步踏遍了3300公顷的土地,用半个世纪书写了守护万千牛羊的壮举,他们是亚东畜牧战线上人人乐道的“兽医世家”,他们就是旦巴次旺和他的儿子、孙女。

  第一代:

  从毛头小子到远近闻名的“门巴”(医生)

  1959年,20岁出头的旦巴次旺从西藏农牧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帕里镇兽防站工作。

  亚东县在民主改革之初,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医疗水平、技术设备都比较落后,更别说兽病治疗了。

  面对重重困难,旦巴次旺利用所学,组织兽防站工作人员多次上山采药,并根据畜禽病情研制各种配方,在帕里镇各个牧场乃至周边县区为畜禽巡诊治病。

  旦巴次旺的中草药治疗法,十分有效,治愈了畜禽的多种疑难杂症。一时间,旦巴次旺开始在日喀则小有名气,不少县区派人专程前来学习。

  短短十年时间,旦巴次旺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成长为帕里镇兽防站站长,群众每天都会看到他骑着马,翻山越岭,风雪无阻,奔波于大街小巷、田间牧场,每日行程少则几十里,多则百余里。只要群众需要,他随叫随到。他医治好的畜禽数以万计,为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万元。

  在旦巴次旺治疗兽病的经历中,让他记忆最深的就是1989年亚东县吉汝乡的那场大雪。

  当时,吉汝乡连续降雪,应乡政府邀请,旦巴次旺带着站里7名技术人员,从帕里镇连夜出发前往吉汝乡,救助牲畜。

  由于当时交通工具较差,只能靠骑马步行,这一走便是一周。一路上,万籁俱寂;山坳里,大风呼啸,寒风刮在脸上像针刺一样痛。他们饿了便吃糌粑、渴了便饮山泉,日夜兼程赶到吉汝乡。在吉汝乡,旦巴次旺等人没有时间暖和冻僵的身体,直奔畜禽圈,即刻投入到救灾工作中,把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旦巴次旺家中,最醒目的要数那一墙早已褪色的锦旗和泛黄的证书:1969年,中央农牧渔业部颁发“中兽医事业突出贡献奖”;1983年,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颁发“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奖”;1984年,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农学会联合颁发“边疆农牧事业发展贡献奖”;1989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颁发“优秀科技论文证书”……

  1993年,旦巴次旺退休了,正是有了他34年如一日的付出,群众们的养殖水平才得到不断提升,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第二代:

  子承父业,梦想的接力棒开始传承

  1978年,年仅12岁的扎西次仁便开始跟随父亲旦巴次旺在草原上四处奔波。

  在一个养殖户家,扎西次仁第一次见到父亲为牛羊治病的情形。父亲旦巴次旺一边不慌不忙地近距离查看生病牛羊的情况,一边向扎西次仁说:“草原上的牛羊对我都有感情了,不用怕。”从那时起,父亲的话犹如一棵小苗扎根在他心里,懵懵懂懂的扎西次仁暗下决心要跟着父亲学兽医。

  一天晚上,邻居家的一头临产牦牛发着高烧,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父亲出去巡诊还未回家,扎西次仁想起父亲医治此病的方法,连忙找来草药,煎煮妥当,麻利地灌进牦牛嘴巴。第二天,牦牛顺利地产下了小牛犊,母牦牛也很快恢复了健康。

  不知不觉间,从小在牧场长大,见惯了畜禽疑难杂症的扎西次仁,也和父亲一样,在1977年走上了帕里镇兽防站兽医的岗位。

  “我是一名普通的兽医,但是我心里装着每一户牧民。”朴实的扎西次仁自参加工作以来就坚持在一线工作,并不断探索畜禽病治疗的新方式、新方法。

  扎西次仁经常进村入户,挨家走访,与牧民零距离接触,通过摸底调查,找出患有疾病的畜禽,及时帮助治疗,并全程跟踪技术服务。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每年参训人员达300余人次。

  有一次,帕里镇一个牦牛养殖户的怀孕母牛得了病,打听到扎西次仁医术高,便把他请到家里。扎西次仁连续几天吃住在养牛户家里,不仅把母牛治好,还帮母牛顺利产下牛犊,避免了养殖户上万元的损失。

  面对各种困难,扎西次仁从不怕苦,每年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防疫工作,不留防疫空白点,严防了各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检疫率达到100%,没让一户牧民畜禽受损。

  第三代:

  梦想延续,诠释“兽医世家”的坚守

  随着国家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帕里镇兽防站旧貌换新颜,上级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办公环境,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2015年9月,扎西次仁的女儿达潘多,在22岁这年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从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她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帕里镇兽医院的大门,成为一名兽医。

  “可能是受爷爷、父亲的耳濡目染吧,成为一名兽医在我心里早已成为梦想。”达潘多说,“兽医工作是爷爷和爸爸为之一生坚守并自豪的事业,既然我也选择了兽医工作,就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干下去,干好,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份传承。”

  达潘多的爷爷在这里工作了34年,父亲已经工作了42年,这里的一草一木见证了他们的成长、结婚、生子和退休。一家三代人,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田间牧场,将平凡和寂寞留给了万千生灵。

  达潘多一个姑娘独自走在草原上,她也害怕黑夜,害怕狂风暴雨,害怕飞禽猛兽,害怕孤独无助。“再怕再难也要干下去,我爷爷、父亲能干,为什么我干不了?”坚定的信仰、质朴的家风让达潘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兽医。“群众如果需要的话,我想让我的孩子在亚东当兽医,做我们的接班人,做第四代兽医。”达潘多真诚地说。

  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旦巴次旺一家三代人不畏自然环境的恶劣,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在高寒缺氧的茫茫大草原上,治疗万千牲畜。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同心·共铸中国心”医疗志愿团队在西藏拉萨义诊

    “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为助力“健康中国”“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献礼70载新中国非凡成就,见证西藏民主改革60年风采,日前在西藏拉萨市正式启动了“同心·共铸中国心”2019走进西藏大型公益活动。[详细]
  • 做守护群众健康的贴心人

    在武鸣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城关区成功建成了西藏唯一的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他不忘初心,情系高原,牢记使命,为‘健康拉萨’献出了宝贵的青春,赢得了拉萨市卫健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详细]
  • 高质量做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

    陈永奇指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是干部人才援藏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