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党的恩情 倾心服务群众
“你们先坐着喝喝茶,我把这里的病人看了就来。”面对门诊室里众多的病患,次成和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诊断、抓药、输液……
“天气一冷,风寒感冒的人就多了起来,这段时间比较忙。”手上的工作做完后,次成步履矫健地向我们走来,这位75岁的老人看上去精神矍铄。
次成,1944年出生于西藏那曲市聂荣县索雄乡提玛村,自幼父母离世,跟着姨妈长大。在次成的记忆中,小时候一直过着放牛放羊的生活,挨饿受冻是常态。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当时十几岁的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能吃饱穿暖了。”当次成得知是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好生活,他怀着感激之情,开始学习藏汉双语与国家政策相关的书籍,想成为一个国家需要的人。
“1964年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走上了从医路。”当时,县政府在每个乡镇召集一个电影放映员,次成是索雄乡的推荐人员。面对乡里的现状,次成在思索良久后拒绝了这个好机会,提出想做一名医生,“我们全乡都没有医生,村民生病了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得知次成的意愿后,县政府安排次成到县里的医院学习,掌握了诊断、配药、打针等技术后,次成回到村里,成了一名乡村医生,每天早出晚归,奔走在生病村民的家里。
“以前乡里全是土路,一下雨就全是泥泞,长途跋涉,鞋子坏了,我就只能赤脚走到病人家里。现在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村民家里基本上都购买了代步工具,摩托车、小型越野车、小货车……大家一生病直接就来卫生院就诊,非常方便,我也几乎不出诊了。”谈起这些年家乡老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次成非常高兴。
1976年,聂荣县派次成前往辽宁省进修了四年。进修结束后,他来到乡卫生院工作。由于家离卫生院路途遥远,次成搬到了乡卫生院,半年才抽空回家一次。
“现在路面好了,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也增加到了6人,我每周都能回家一次。”说起开心的事,次成滔滔不绝,“2013年10月我还被选派到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国妇幼保健发展论坛会,从那曲坐火车到拉萨,再乘飞机到上海,不到半天时间就到了。上海真的太美太繁华了,并且吃住行都特别方便,我真想走遍全国所有的城市,领略它们在祖国快速发展下的不同魅力。”
本该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纪,次成一如既往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全都是共产党和国家给我的,我也要把我的一切奉献给家乡的老百姓。”
为了带动引导更多人爱党爱国,次成还当上了乡里的宣讲员,去每个村义务看诊的同时宣讲“四讲四爱”,教育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落幕
日前,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浙江嘉兴落幕。西藏代表团获道德风尚奖,选手旦增晋美获得优秀技能奖,吾坚多吉、罗桑次旦、次仁顿珠、拉巴卓玛获得锐意拼搏奖。[详细] -
坚持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再上新台阶
近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永奇主持召开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座谈会,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讨论《关于进一步深化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促进“1+7”医院长足发展的实施意见》。[详细] -
青海省卫生健康系统学习贯彻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
10月30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全省中藏医药系统代表座谈会,传达学习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研究讨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藏医药发展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