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40年村医的他,开始在城里“坐堂会诊”了
2020年6月,行医40多年的南杰次仁第一次穿上了医院的白大褂。
56岁的南杰次仁出身于藏医世家,一家四代都是医生。从小就跟着舅舅学医的他,14岁就当上了村医。
南杰次仁所在的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平均海拔4400米,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疾病一直威胁着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这里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
过去,一旦偏远的放牧点有群众生病,南杰次仁只能骑马出诊,来回就是一两天。有一次上山采药,他从马背上摔落,险些丢了性命。
行医生涯中,南杰次仁不仅没有向患者收过出诊费,还经常自掏腰包购买制药原料,为当地牧民治病。他坚持每贴藏药只卖一元钱,几十年来从未涨价。
经过长年临床经验积累和医术钻研,南杰次仁已经精通各种藏医诊疗方法,在治疗高原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上颇有建树。凭借医者仁心和高超医术,南杰次仁的名气慢慢传开,周边地区群众也慕名而来。
近年来,西藏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医疗资源的不断下沉,老百姓在基层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政府建设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成了市、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工程。2019年,西藏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0.6岁。
最近,南杰次仁的事迹引起了日土县藏医院院长旦增罗布的注意。
“南杰次仁是本地有名的‘老藏医’,今年6月份,我们请他过来‘坐堂会诊’。他在医院里坐诊,更加方便了病人。”旦增罗布说,当地正在整合集中本地藏医药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推进藏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建设。
“现在医院设备好、药品全,所以开药的时候我需要仔细考虑,病人来看一次病不容易,争取一次看好。”南杰次仁说,来到医院以后,接诊量比过去大了很多,“但我并不觉得辛苦,因为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提供一站式免费治疗
深秋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金灿灿的阳光洒在金沙江畔的高原大地,让人感到格外的温暖与舒适。[详细] -
西藏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超285万人次
截至2020年8月,西藏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285.53万人次(不含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详细] -
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可进行核酸检测啦
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持本人身份证至挂号处挂号并预存200元,待发热门诊医生开具医嘱后填写申请单,再前往发热门诊采集点采集标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