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四季养生

预制菜上桌 厨房“小白”也能做出丰盛年夜饭

发布时间:2022-01-28 15:48:00来源: 北京青年报

  在“就地过年”的倡导下,年轻人凑在一起也要吃个“团圆饭”。没了爸妈的下厨好手艺,怎么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今年,预制菜、半成品年夜饭种类更加丰富,订餐渠道也更加便捷,从菜肴口味到颜值摆盘俱佳,厨房“小白”也能做出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半成品菜是95后最爱商品之一

  所谓预制菜,是指将各种食材配以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其节省时间、节约食材、分量合适、味道鲜明等优点,完美适配懒人经济和宅经济下人们对食物的要求。

  与传统“速冻食品”专攻主食不同,预制菜的覆盖品类更广,味道更加丰富,对食材风味的保留也更加完整。相比于方便面和罐头类食品通过油炸和高温延长保质期,预制菜则更注重“健康”。通过冷链运输或是冻干脱水等技术,在少破坏营养结构的情况下,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占食材总体的比重不到10%。预计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会突破8300亿元。

  2021年被称为中国预制菜品牌的元年,进入2022年,春节打头阵加速预制菜爆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创新丰富年节餐食,鼓励提供多品类套餐、自主配餐、网上预订年夜饭食材等服务,鼓励制售半成品和“净菜上市”。

  一项关于居民近十年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示,超过67%的人认为传统的烹饪方式麻烦。预制菜以其简单的操作、稳定的出品,拯救了在厨房边缘徘徊的年轻人,并迅速俘获了他们的芳心。盒马鲜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半成品菜是95后消费者最爱的商品之一,95后消费者购买半成品菜的比例达到65后的两倍。

  “就地过年”年夜饭礼盒成“刚需”

  针对春节的预制菜被商家包装成了年夜饭礼盒,在“就地过年”的年轻群体中备受欢迎,甚至成为厨房“小白”刚需。

  知味观的半成品年夜饭以礼盒形式推出,10道菜、12道菜、15道菜……根据用餐人数可选适合自家的礼盒。速冻酱鸭、东坡红烧肉、蒜香仔排几道“主菜”占据饭桌C位,黑椒牛柳、清炒虾仁、宫保鸡丁等家常菜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奶黄流心八宝饭、杭州小笼包等主食让宾客吃饱也吃好。除了家常菜,如果搭配一个鲍鱼佛跳墙礼盒或者鲍鱼花胶鸡礼盒,年夜饭瞬间“凳次”拉满。

  松鹤楼的年夜饭让人们轻松把苏州的味道带回家。从姑苏卤鸭、如意素鲍、江南烤笋等冷盘,到松鼠桂鱼、清熘河虾仁、金牌牛肋骨、南荡鸡头米等热菜,再到荠菜肉丝春卷、枣泥拉糕等点心,每道菜都好似出自大厨之手。如果是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怕是连准备食材的工夫都没有。如今有了半成品礼盒,只需按照店家提供的流程简单烹饪即可,有的菜开袋改刀即可食用,年夜饭的门槛一下降低了。

  上海杏花楼的年夜饭提出“免洗、免切、免调料”,直击厨房“小白”痛点。速冻预制菜自然解冻后,热锅冷油,炒熟后享用。蚝油牛肉片口味香辣、肉质滑嫩,雪菜蒸黄鱼入口爽滑、色味俱佳,水晶虾仁去壳去线、细节满分,不用再为年夜饭忙得头大,简单轻松搞定一桌美食。

  为了满足南北不同口味,理象国推出四派菜系,一桌团圆宴轻松过个美味年。香辣红火黄花鱼选择了宁德大黄鱼,淋上辣椒酱,让喜欢吃辣的人酣畅过瘾;鸿运酒焖东坡肉用绍兴黄酒小火慢炖五花肉,按照传统配方烹饪,入口酥软;福禄香酥八宝鸭将鸭子拆去脊骨,但皮整而不破,肚子里塞满鼓鼓的料,肉酥馅香。做上这么一桌子菜,厨房也不会一片狼藉。

  安全和口感要兼备 预制菜还有提升空间

  不过,前景看好的预制菜仍有需要完善之处。由于是半成品,预制菜还需要消费者进行二次加工,有些菜品只有食材,需要自行准备调味品。如果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忽略这些元素,可能导致有菜上不了桌的尴尬局面。因此,商家应该细分客群,面向需求“极简”的顾客进一步简化烹饪方法,并且详细告知产品的加工方法、保存方式、食用方式、温度要求等,保证食品安全。

  此外,大部分半成品年夜饭需要冷冻储藏,有的保质期长达一年,是否添加防腐剂受到媒体质疑。虽然业内人士称,目前食品行业具有比较成熟的保鲜技术和防腐技术,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食品在制熟后杀菌,然后密封包装,低温运输、储存,也能实现较长保质期。并且只要在国标范围内添加防腐剂,也不会产生安全问题。但仍有调研数据显示,有55%的受访者对预制菜最大的顾虑就是“食材不新鲜,添加剂、防腐剂太多”。

  与此同时,也有消费者反映菜品逐个解冻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口感欠佳。可见,如何打消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食材新鲜度、口感等方面的疑惑,还需要企业做出新的探索和提升。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