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买这个。”捧着一包售价20元的“小马宝莉”卡牌,7岁唐磊(化名)爱不释手,要求妈妈买下。
近日,在北京市东城区某购物商场一家售卖动漫周边的店铺里,顾客络绎不绝,各色动漫卡牌摆放在店门口显眼位置,“小马宝莉”“魔卡少女”“奥特曼”等卡牌不下50种,吸引了不少未成年人流连驻足。
商家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店内售卖最好的是“小马宝莉”卡牌,分为“彩虹包”“辉月包”“暮光包”等多个品类。按照稀有程度,卡牌被分成了多个等级,购买之后拆开包装,才能知道自己所获得的是什么卡牌,类似拆盲盒。等级越高的卡牌越稀有,“一些高等级卡牌,有人甚至花高价求购。”商家说。
三年级小学生宋露(化名)熟练地选出两包“辉月包”卡牌,付款30元后当场拆开。她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高等级卡牌,便顺手将两包共12张卡牌都扔进了垃圾桶。“这些卡级别不高,不值多少钱,基本都是‘废卡’。”她有些懊恼地说。
宋露说,她从今年3月开始“抽卡”,已扔掉了四五百张低等级卡牌。“我扔掉的并不算多,有同学为了集齐高等级卡牌,花费更多。”
“孩子非说抽出高等级卡能卖钱,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废卡’一大堆。”看着对卡牌着迷的孩子,唐磊妈妈显得有些无奈。她说,孩子从4月开始接触卡牌,越陷越深,现在看见卡牌就想买、“抽一把”。
这些卡牌流行的背后有哪些推手?
“别说未成年人了,就连我们成年人也控制不住想‘抽卡’。”6月底,通过某视频平台的直播间,在浙江工作的时怡(化名)迷上了“抽卡”。
时怡痴迷于直播间一种“叠叠乐”的玩法。消费者购买卡包,主播在直播间实时拆包,拆出含有“SSR”“UR”等标志的高等级卡牌,可赠送多包,第二轮赠送的卡包若开出高等级卡牌,还能继续叠加。
“这样的玩法容易让人上瘾,在主播诱导和直播间氛围烘托下,观众不知不觉就想付费,期待能抽中最高等级的卡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时怡在直播间花了近5000元。
针对此类盲盒产品,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观察发现,这些“抽卡”直播间都会标注“未成年人禁止下单”字样,主播也会强调“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但在直播间购买卡牌,并不需要年龄证明。宋露说,她和很多同学都是通过直播间购买卡牌的。
《指引》鼓励盲盒经营者自觉承诺不囤货、不炒作、不直接进入二级市场,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据记者了解,高等级的“小马宝莉”卡牌非常“值钱”。
宋露向记者推荐了一家位于上海的卡牌收购店铺。在线上沟通中,这家店铺的工作人员发来了一张带图的卡牌收购价目表,成交价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
但高等级卡牌真的有这么稀缺吗?
根据该系列卡牌在上海地区的销售公司——卡游(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数据,该系列产品在上海地区的投放量超过1万箱,按照公布的概率,含有“SC”标志的稀有等级卡牌,出现概率为1∶216,意味着至少有500张“SC”卡牌已上市,且投放量仍在“持续更新”。
曾在某盲盒销售公司工作的业内人士透露,某些销售公司以盲盒为诱饵,操纵特定款商品市场价格;卡牌评级机构通过推高二级市场收购价,助长了卡牌价格泡沫;二手商家通过低价回收稀有卡牌,再以高价转手,从中渔利。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王婧提示相关经营者,如果未成年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花费重金购买卡牌,该行为形成的买卖合同的效力待定,需要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合同才有效,反之无效。
王婧提示,一张小小卡牌生产成本不高,却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知识产权价值以及收集者的情绪价值,不应该让其影响到未成年人正常学习和生活。消费者应避免沉迷于拆卡的快感无法自拔,不要沦为这场“氪金游戏”(指需要投入大量金钱的游戏——编者注)的受害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