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藏北故事】珠巨,一位曾在“生命禁区”37载的拓荒英雄

唐召明 发布时间:2020-03-31 14:20: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这是唐召明(左)与时任西藏自治区双湖特别区区委书记珠巨(中)在办公楼前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2009年7月29日摄)

  2017年,我乘坐中石油援藏干部的汽车前往藏北双湖县采访。十分凑巧,开车司机益多是我老朋友珠巨的儿子。他阿爸珠巨曾在“生命禁区”工作过37载。在车上,我与出生在双湖草原的益多,高兴地聊起双湖,聊起他的阿爸。

  在西藏西北部,有一片大约2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藏北无人区。

  1976年,为了解决畜草矛盾,经西藏自治区和那曲地区批准,这片亘古荒原上相继成立了双湖和文部两个县级办事处,并从申扎和班戈两县划出部分乡村挺进北部无人区。

  当时,在那曲地区班戈县色瓦区卫生所工作的医生珠巨,因为色瓦区划归新成立的双湖办事处,成了开发藏北无人区的第一批拓荒者。从此,他成为在藏北无人区工作和生活时间最长的藏族干部。

  这是时任双湖特别区区委书记珠巨(右)在向来视察工作的中石油领导干部敬献哈达。(唐召明2009年7月29日摄)

  这位身材不高、清瘦黧黑的老人曾是这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的“一把手”。这里不仅有他青春的记忆和追求,更有他在恶劣环境中奋斗的足迹和梦想。

  1979年严冬,双湖色瓦区买玛乡牧民多旦突发肠梗阻,生命垂危。时任区卫生所所长的珠巨闻讯后急忙骑马赶往救治……

  1998年,双湖特别区发生特大雪灾。正发着高烧的双湖特别区副区长珠巨主动请缨,带领工作组深入抗灾一线。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一边打点滴输液,一边在前线指挥抢险救灾……

  2001年,珠巨从乡村医生成长为双湖特别区区委书记。这位从那曲地区卫生学校毕业的藏族领导干部,先后担任过双湖乡镇卫生所所长和双湖人民医院副院长、卫生局局长,以及副区长等职务。

  双湖,因其海拔5000米的高度而被称为人类的“生命禁区”。当地人用三个“特别”来概括它:特别高、特别远、特别缺氧。然而,就在这片令人望而生畏的土地上,珠巨带领广大牧民群众艰苦创业,创造出了无数个人间奇迹。

  这是双湖特别区群众在湖里捕捞卤虫卵。(唐召明提供,2009年摄)

  藏北无人区盐湖众多,盐湖里栖息着一种红色“卤虫”。它是养殖对虾的高级水产饲料,且资源极为丰富。

  2008年,珠巨在市场调查中发现,以往西藏自治区对卤虫销售价格合同定得偏低。他决定对卤虫价格实行公开竞标。此想法一经实施,就使双湖卤虫卵资源合同价由原来的每吨23000元一下子提高到37500元,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双湖财政增加收入数百万元。

  近年来,双湖和班戈边界牧民群众经常为草场放牧发生纠纷,珠巨根据藏北地广人稀的特点,会同班戈县有关领导,成立了由双湖巴岭乡和班戈县马前乡23户牧民组成的“班戈双湖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村”。这个村成立后,共同合理使用边界草场,彻底解决了两县(区)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的草场纠纷。

  这是时任双湖特别区副区长珠巨(左)与区委书记范科创(右)在研究牧业发展情况。(唐召明2001年6月20日摄)

  1993年,开发藏北无人区时所设立的文部办事处改设为世界上唯一以太阳命名的县——尼玛县,将双湖办事处改为双湖特别区。

  虽然双湖当时是独立运作的正县级行政区,但在名义上仍是那曲地区尼玛县的一个派驻机构,没有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等机构。因为体制不顺,对双湖实现有效和高效的行政管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和不便。

  这是原那曲地区政协副主席、双湖特别区区委书记珠巨(左)在双湖与群众交流。(唐召明2013年7月25日摄)

  作为双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见证者和指挥者,珠巨梦想着有一天双湖也能与“孪生兄弟”文部办事处一样早日设县。因为此时的双湖,历经十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城,双湖“撤区建县”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1996年,时任双湖特别区副区长、人大代表的珠巨在西藏两会上提交首份关于双湖“撤区建县”的议案。

  2002年,党中央决定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援藏,中石油对口支援双湖特别区,这为双湖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令珠巨没想到的是,他关于双湖“撤区建县”的建议得到了那曲地区、西藏自治区、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设立双湖县的批复”。2013年盛夏,那曲地区双湖撤区改县,正式挂牌。刚从西藏那曲地区政协副主席、双湖特别区区委书记任上退休的珠巨,在现场目睹此情,心潮起伏。

  双湖,这片地域辽阔的苦寒地、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成为了中国最年轻、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县。(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