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驻村见闻】驻村队员速写
【编者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爱好文学的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悟,《大山驻村见闻》将给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发展变化图景,描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西藏日报社在芒康县朱巴龙乡有两支驻村工作队,一支驻在朱巴龙村,一支驻在草地贡村。六名队员各具特色,在笔者笔下,一幅幅人物速写跃然而出。
西藏日报社驻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朱巴龙乡朱巴龙村和草地贡村工作队员走在金沙江大桥上(从左至右:洪国伟、刘枫、张济荣、西热多吉、旦增晋美、唐大山)摄影:向世宁
西热多吉坚持吃糌粑
每天上午八点半,从金沙江边读书回来的西热多吉拿起碗,放上一小块酥油,加些白糖,舀上满满一碗糌粑,倒进开水,开始抓糌粑。
他是真抓实吃。左手端着碗,右手食指和中指朝中间的糌粑戳几下。拇指抵住碗外侧作支撑,手心贴着碗沿,其余四指弯曲。在弯曲的四指中也有分工,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排拢在一起,齐心协力地在碗里揉捏糌粑;小指头微翘,偶尔沾些糌粑,主要起平衡作用。
在这个按照顺时针方向运动过程中有三动:手动、碗动、糌粑动。托着碗的左手在外面动,抓糌粑的右手在里面动;在两只手的共同作用下,碗像转经筒一样旋转着;经过一抓一捏,原先粉状的糌粑变成一个个橄榄形的小团团。
他拿起一个小团,慢慢送进嘴里。他咀嚼的仿佛不是糌粑,而是人生。
张济荣喜欢纸质照片
自驾游的向世宁因为与我相识,在村委会逗留几日。他是一位摄影师,相机已经伴随他四十多年。他提出为我们拍照,通过微信发过来。除了张济荣,大家都高兴不已。
我问张济荣为什么不要电子版照片,那样不会丢失变质可以永久保存。他说不喜欢电子版照片,不管在手机里还是电脑里看都没意思,不如捧在手里的纸质照片看着过瘾。我们对他的这种想法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想得到纸质照片是在做白日梦。
第二天,向世宁从车上抱来个纸箱子,打开一看,是一台打印照片的设备。看着打印机慢慢吐出来的照片,张济荣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笑了。
刘枫是个夜猫子
我们在单位时,由于记者经常外出采访、编辑分白班夜班,没有要求坐班,有些人养成后半夜睡觉的习惯。刘枫就是这样的一只夜猫子,多数情况下在凌晨两三点入睡。
天天在村里,有活就干,没人强调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据说,一位工作队员骄傲地对人讲,有一天她起得最早。那人问她什么时间起的,她昂起头来说十点起的,听到的人差点笑岔气。作为草地贡村工作队队长,刘枫提议大家都起早些,给村民留个好印象,无奈连自己都无法改变晚睡晚起的习惯。
除非有开会办事等情况,刘枫的工作时间集中在下午和晚上。他说,一到晚上,好像吃了兴奋剂,精神倍儿爽。掐指一算,从晚上八点到次日凌晨两点,有六个小时工作,而且效率特高。
刘枫说他的习惯不可效仿。他羡慕我早睡早起,我佩服他这只夜猫子精力充沛。
洪国伟开起农家乐
工作队内部和谐相处弥足珍贵。在去驻村点的路上,我对洪国伟说,工作有明确分工,但不是绝对的。大家在一起工作生活,人太懒不好,太勤快也不妥当,因为懒人有可能认为所有的活都是勤快人应该做的。洪国伟说他不骑马不骑牛,骑个毛驴中间游。意思是,他不懒也不会勤快,做好分内事足矣。
来到村里,洪国伟忘了自己说的话,把餐具、灶台和周围墙壁擦洗一遍。草地贡村没通电,用的是太阳能光伏电板,做饭烧朽木烂枝。他是个早睡早起且闲不住的人。早上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点起火烧炉子,其他人起来就能喝上热茶。
我们觉得用电做饭省事,洪国伟却说用柴火做饭高级。你看,一些饭店打着农家乐的招牌,实际上是把饭菜用电做熟后倒进铁锅里装成柴火烧的样子。我们这里不用装,千真万确是用柴火做熟的,味道真与用电煮的饭不一样,香多啦。
洪国伟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变着法子改善生活。和他在一起驻村,简直是一种享受,不仅享受着农家乐,而且实现了大家乐。
旦增晋美微信头像多
驻村生活有繁忙的时候,也有寂寞无聊的时候。特别是草地贡村,海拔3800多米,盘山路约有30公里,在上面住着,如在云端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旦增晋美性格豪爽,要打发这种只有神仙才能过上的生活并非易事。
旦增晋美的微信头像多变。通过朋友圈,基本上能对一个人做出初步判断。他的头像与朋友圈配图多是自己的照片。有时手握空酒瓶,只写三个字:想喝酒。他喜欢喝酒,但工作队有纪律,不允许在村里喝酒。一怕误事,二怕出事,三可能影响个人集体乃至单位的形象。
回忆过去,旦增晋美深有感悟,酒肉朋友靠不住,事情来了,只有自己扛。微信头像立即变成他背着大垃圾桶走在旷野上。是呀,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不能漫无目的到处游荡,要脚踏实地干工作,要让心灵有个停靠的港湾。
旦增晋美说到做到。有时其他人去巴塘买菜或者去乡里开会,他一人在山顶的村委会里值班。可以轮休,他给队长声明,把机会让给别人,自己要在村里坚持到底。驻村,驻村,一定自始至终住在村里。
唐大山醉心爬格子
要问我有什么爱好,小时候喜欢写作文,长大了水平提高有限,还是坚持写作文。
我在电脑上几乎敲不出想要的文字,只好拿起笔来延续传统方法,似乎说是看到白纸黑字才能说明在写作。以前有稿纸,上面是一个个方格,一个方格写一个字,所以把写作叫作爬格子。我没有那样的方格稿纸,来的时候从单位办公室垃圾箱里捡出一沓废弃的大样纸,在上面写字很惬意。久而久之,我看看用了多少张大样纸,就知道大概写了多少字。平均下来,一张纸上能写一千五百个字。
通过这样的爬格子,我爬出来两本散文集,爬出了中国西藏网上的“大山驻村见闻”,爬出了在村里充实的生活。
这是我们六名工作队员的速写。(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唐大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大山驻村见闻】徒步自林贡村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西藏日报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朱巴龙乡驻村。[详细] -
【大山驻村见闻】小翻译
高兴没超过十分钟,白洋组的郎加来交费。看参保信息中的身份证号码,知他45岁。开始我俩能交流几句,当涉及关键信息时,比如他的弟弟尼玛在外地务工,需不需要交费?[详细] -
【大山驻村见闻】援出情谊援出爱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