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清朝末任驻藏大臣的女儿,汉藏语兼通,活跃于南京、重庆与拉萨

发布时间:2022-01-12 17:3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1950年初冬,一个身着藏装,操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的西藏妇女,在记者面前迫不及待地表达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后,自己无比高兴的激动心情。她特别谈到西藏是中国的领土,早就期待着西藏早日解放。她的话也代表了全国各地民众希望解放西藏的心声。1950年11月3日的《人民日报》刊载了她的发言,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位西藏妇女叫意希博真。多年以后,著名演员童正维(曾饰演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牛大姐)曾谈到“意希博真给我的印象——慈眉善目彬彬有礼,他弟弟终日盘腿在床上,手握佛珠,念念有词。他们说得一口正宗北京话,做的炸酱特别香,我也学过学不像。如今他们已是过百岁……”

  细细观察意希博真的履历,可以发现颇具传奇色彩。


清朝驻藏大臣衙门(喜饶尼玛提供)

  意希博真的父亲是清朝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母亲则来自西藏贵族敏吉林家族。她的父亲是满族,母亲是藏族,自己出生在西藏,加之后来从事西藏工作,所以与中华各民族都有很深的感情,对国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她1912年后随父亲离开西藏至北平(今北京)。1934年开始,她服务于西藏驻京办事处;1940年又到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工作。对于民国时期的西藏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会清楚这两个机构的差异性,意希博真能在其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确实让人感叹。这是又一个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的人。

  意希博真因为“生在拉萨,所以她说的藏语完全是拉萨本地的话,无人能与之相媲美,略通藏文”,还精通汉语文。因此,1934年,在西藏驻京办事处副处长兼翻译巫明远参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入藏致祭事宜,以蒙藏委员会参议身份经海道先期入藏后,意希博真应邀担任了该处翻译。1937年12月,西藏驻京办事处迁往重庆后,她担任了西藏驻重庆办事处总务科的科长兼翻译。这期间,她被西藏噶厦选派为出席“国民大会”的西藏代表之一(因抗日战争爆发,此次会议被迫一再延迟)。

 

  1939年12月15日,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进藏主持达赖喇嘛转世事宜,途经噶伦堡。意希博真专程前往拜访,报告西藏近况。想必此次会面中,吴忠信对藏汉语兼通的意希博真有了更多的了解。1940年5月,蒙藏委员会致电孔庆宗,称意希博真将到藏,请“多予照拂,如有办法,可以位置”。是年7月,孔庆宗回电,派意希博真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翻译员,负责翻译、缮写和情报事项。期间她的月薪为200多元。

  她与弟弟在拉萨期间,以亲戚身份住在拉萨敏吉林家里,无需付任何房租。她除了在驻藏办事处的工作外,为方便办事,还接受了噶伦詹东·居美嘉措的聘请,为其女儿(还有其他儿童参加)教授汉语文和刺绣、编制等手工课。她“和这些藏族学生之间关系十分亲切,他们亲切地称她为‘甲姆阿甲啦’(即汉族大姐)”。她弟弟则被周围的人称为“弟弟啦”,具体名字不详。“弟弟”应是随意希博真所称,加个“啦”,则为敬语。据强俄巴·多吉欧珠先生回忆说意希博真说话轻声细语,言谈举止十分得体,敬语用得非常好,显得很有修养。她在拉萨如鱼得水(如1942年考核在办事处全年无病假,无迟到),亲朋好友较多(1942年考核在办事处全年事假最多),与西藏僧俗人等关系融洽。即使在1942年9月拉萨发生“藏警案”之后,西藏噶厦与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关系紧张之时,意希博真仍发挥其优势,周旋于拉萨贵族之间,尽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蒙藏委员会交付的任务。

  1943年以后,她与李国霖、戴新三、刘桂楠等人因种种原因,多次提出辞职。翌年1月16日,蒙藏委员会专门致电孔庆宗,表示希望他们仍留驻藏办事处服务。

  1944年夏,随着沈宗濂一行到藏后,意希博真和孔庆宗、马先根、戴新三、吴三立等一起奉调返回重庆。

  1946年4月5日,西藏地方出席“制宪国大”的西藏代表到达南京时,意希博真曾以“蒙藏委员会专员”的名义奉派担任西藏代表团的翻译。11月28日星期四下午1时,她随同参加了一个特殊的宴会。那天,蒋介石、宋美龄宴请西藏地方代表“外加达赖佛之兄嘉乐登珠,姊祁吉惠,姊丈多吉尼玛。吴礼卿、蒋经国陪客。译员意希博真,共二十二人。”会后合影。

  1947年底,西藏代表因需至北平,专门请示蒙藏委员会暂借意希博真专员。1948年7月,蒙藏委员会又“派本会专员意希博真担任翻译随同西藏委员出席监察会议”。

  后来的“西藏商务代表团”到京,蒙藏委员会也是派意希博真担任翻译等职。她与该团一起见了不少国民政府要员。

  意希博真活跃于内地与西藏,对于中华民族、国家的认同是显而易见的,这源于她特殊的阅历,以及对西藏地方乃至全国形势的熟悉。同时,她在重庆等地与很多爱国知识分子的接触,受到更深的启迪。如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著名学者顾颉刚就曾专门提到过与意希博真等西藏地方代表的交往。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1939年2月13日,顾颉刚抱病写成约八千字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在《边疆周刊》发表。3月5日,他专门到文庙东巷12号与西藏办事处处长阿旺坚赞夫妇与意希博真及其母亲等人见面晤谈。随后,顾颉刚还邀请阿旺坚赞夫妇、意希博真与著名学者杨成志、闻宥等先生共进午餐。

  南京解放后,1949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343名代表中,意希博真的藏族名字特别醒目。她此后积极靠近人民政府,还曾主动将一些材料上交有关部门,表明自己与国民党的决裂。

  解放后,意希博真还曾供职于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参事室,参加藏文翻译工作。据黄明信先生回忆“当时藏文翻译人才极其缺乏,只有曾经在菩提学会的何瑛、柯凤鸣,他们只能读写藏文,不能从汉文译成藏文。还有从南京蒙藏委员会来的李春先和益西博真(即意希博真),两人配合起来才能工作,而且年岁大,做不了繁重的工作。”

  目前,关于意希博真的身世,知者不多。但对她是驻藏大臣联豫的女儿,则无异议。在梳理这段历史时,我们注意到在1950年代后有位名叫联慧珠的女士,曾担任班禅驻京办事处副处长、代处长等职,参加过一些重要政治活动。有人也称她为清朝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的女儿。那么,意希博真与联慧珠之间是啥关系,或者本就是一个人?限于资料,笔者尚无定论,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关注,也期待知情者提供信息。(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喜饶尼玛)

  

(责编: 韩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