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难忘藏北牧民集资入股办企业
我最近在整理老照片中,找到一张与藏族老朋友点达的合影照片,让我不由得想起过去采访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双湖办事处(现那曲市双湖县)西亚尔公司的故事。
那是1988年11月,我来到了坐落在青藏公路线边上,那曲镇最繁华十字路口的西亚尔公司。这是一栋藏式三层楼房,房前立着一块铁皮拼成的牌子,十分引人注目。
这是唐召明(左)与双湖西亚尔公司经理点达(右)在那曲赛马会的帐篷前合影留念(桑琼1987年摄)
这块牌子上半部是一幅西亚尔雪山和山下湖水交相辉映的油漆画,线条粗犷有力,下半部用汉、藏、英三种文字写着“双湖西亚尔公司”。这就是几年前双湖办事处牧民集资入股兴办起的西藏高原唯一的一家牧民集资集体企业。
这是双湖办事处(现双湖县)旧貌(唐召明1987年摄)
人们无法想象,这家公司是由双湖办事处所设立的,而双湖办事处则是10年前开发藏北无人区后才设立的一个县级单位,它所辖的10多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曾是一片渺无人烟的无人区。
这是时任双湖办事处(现双湖县)书记的洛桑丹珍(左)带领藏北无人区拓荒者正在进行拔河比赛(翻拍资料图片,1976年摄)
1976年初,为了解决牧区日益突出的草畜矛盾,西藏拉开了开发藏北无人区的大幕。一批批藏汉族干部和牧民群众挺进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无人区建立他们新的家园。在这里,他们放牧着牛羊、繁衍着后代、创造着新生活,并相继成立了双湖、文部两个县级办事处。后来双湖办事处改名为双湖特别区,直至改为双湖县;文部办事处则改名为尼玛县。在被称为人类“生命禁区”的地方,拓荒者们书写了人间奇迹。
这是原双湖办事处首任书记,后任那曲地委(现那曲市)书记、西藏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的洛桑丹珍(左)在申扎县调研时与当地老干部进行交流(唐召明2001年摄)
那天,我在西亚尔公司见到了一身汉装的藏族经理点达,他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介绍了公司历史。他说,双湖草原地处偏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怎么才能使草原牧民富起来呢?1984年,在时任那曲地委书记洛桑丹珍的组织下,成立了双湖办事处经济信息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由开发无人区后的双湖办事处第二任书记阿布挂帅,从各区、乡抽调了十几名干部,专门为牧民服务。当时进行的工作是想办法把牧民群众手中的畜产品收购上来卖出去,然后把牧民群众需要的商品买回来送进去。没过多长时间,由于上级有规定,党委书记不能兼任经济信息领导小组组长,双湖办事处领导把点达从办公室调出来负责这项工作,让他筹办创建开发公司。那曲地区领导为他们特批了地理位置最好的地皮,双湖办事处的领导帮助他从牧民那里共集资100多万元。双湖办事处副主任贡觉等人协助他从兰州运来一大批牧民群众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卖给双湖草原上的牧民群众,并收购和交售牧民手中的畜产品。点达自己也和别的同事去西藏普兰、江孜等地运回双湖草原牧区群众需要又紧俏的民族商品和生活用品。第二年9月,当西亚尔公司的营业大楼交付使用时,原来开发公司时期向牧民群众集资的钱款大部分已经还清,同时支付了7万多元的红利。
开发公司的楼房立起来了,洛桑丹珍这位为无人区开发和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地委书记非常高兴。他找出了他过去首任双湖办事处书记时拍下的西亚尔雪山和湖水交相辉映的照片,请人根据照片画了一个铁皮招牌。洛桑丹珍左思右想,为这家新生的公司起了“双湖西亚尔公司”的名字。双湖办事处位于西亚尔雪山脚下。西亚尔雪山海拔7700米,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化。“西亚尔”是当地藏语,为“非常透明”的意思。翻译过来,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是双湖草原上一个非常透明的公司。
记得点达起身给我碗里添了酥油茶,燃起一支烟,腼腆地说:“当时我担心胜任不了经理的工作,会愧对双湖的牧民,打了报告想辞掉经理的职务。因为新公司刚开始面临的困难实在太多。”不料,三四天后地委书记洛桑丹珍和办事处领导先后问他有什么困难。点达也不客气,当即提出了3个条件:第一,配备一名熟悉那曲县、那曲镇情况且精明能干的副手;第二,请上级批准公司继续经营一部分畜产品;第三,请上级支援一部分资金。点达没想到,办事处和地区领导对西亚尔公司十分关心支持,为公司大开绿灯。第一条和第二条很快就解决了。点达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呷了口浓香的酥油茶,指指我身边的副经理桑琼说:“他就是当时给我从那曲县调来的副手,我很满意!”点达和桑琼情不自禁地相视而笑起来。
“第三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政府的资金很困难。领导要求我们还是向牧民求救,从双湖办事处牧民那里集资,也就是让牧民群众入股办企业,把手中的死钱变成活钱,这是藏北高原乃至西藏从未有过的新鲜事。消息传到双湖,草原轰动了。祖辈围着牛羊转、受尽奸商坑害的牧民,听说自己要办公司,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全办事处当时有4个区14个乡,牧民群众纷纷入股,很快又筹集资金40万元,加上那曲镇一居委会参加入股的4万元,双湖西亚尔公司转眼就有了44万元的资金,问题解决得真痛快!”点达高兴地逢人便说,“西亚尔公司多亏了办事处领导和洛桑丹珍书记的扶持!”他下决心不负牧民群众的重托和上级的期望,一定要办好双湖西亚尔公司。
这是双湖特别区(由双湖办事处改名而来,现为双湖县)城镇新貌(唐召明2009年8月5日摄)
3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有着22名干部职工的双湖西亚尔公司的名字开始叫响了。创办3年后,公司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仅1988年,公司收入50多万元,获纯利润10多万元。
这是双湖办事处(现双湖县)贸易公司人员正在卸车,这些啤酒等食品饮料均由双湖西亚尔公司组织货源运输而来(唐召明1987年摄)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双湖西亚尔公司,不仅从双湖收购畜产品,为群众提供信息,还开办了旅馆、商店、食堂。那时,我到那曲采访,就常住这里的旅馆。
事业发展了,规模又扩大了。1988年9月,双湖西亚尔公司又盖起一栋新楼。和前一栋楼房一样,除留一间办公室外,他们把新楼的大小房屋都用做旅社客房和商店。
这是通过双湖西亚尔公司解决了运输问题,牧民群众踊跃到那曲镇向国家交售羊毛(唐召明1987年摄)
从创立之日起,西亚尔公司每年都要派汽车从兰州、西宁等地购来青稞、大米、面粉、清油、茶叶、服装、日用百货和牧区急需紧缺的商品送到双湖草原,并从草原收购三、四十万斤羊毛交售西藏自治区对外贸易公司和唐拉对外贸易公司,完成国家下达的羊毛计划上交任务。这样,既方便了牧民群众,也避免了牧民受中间商的盘剥。
青稞,是牧民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主要粮食。3年中,双湖西亚尔公司先后从青海等地购进130多万斤青稞运到双湖草原卖给牧民。1987年运进50万斤青稞,公司不收一分钱的汽车运费和粮食损耗费,一律按国家的青稞价格出售给牧民群众。每年年底,公司还配合办事处领导召集乡干部开会,交流经商经验,通过干部们向牧民传递畜产品的流通信息。双湖办事处的干部和牧民群众要到那曲镇,也喜欢在公司的旅社客房里住几天,可真是大开眼界呢。
1988年11月,我搭卡车二进藏北无人区,时年36岁的双湖办事处主任索朗公布在他的办公室自豪地告诉我,双湖办事处有两件事是全西藏没有的。一是嘎措乡保留着集体生产经营形式,人均收入却为西藏之首;二是牧民群众集资开办了西亚尔公司。
藏族经理点达时刻想着草原。为了帮助牧民群众致富,公司和双湖草原的牧民个体汽车司机签订了合同。个体司机每年驾车从无人区毕洛茶卡、才多茶卡、朋颜茶卡、鄂雅茶卡、孔孔茶卡等大小盐湖运出四五十车盐巴,公司帮助他们联系在日喀则、江孜、拉萨、那曲的东部几个县销售,或者换青稞,公司还帮忙为汽车找回头货源。一般的情况下,一斤盐巴卖0.12或0.13元,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一次就能收入1000元左右。在日喀则的农区换粮食,一斤盐巴可以换到一斤青稞。过去牧民挖盐巴,依靠牦牛和驮羊长途运输,辛苦劳累。现在有了个体汽车运输,又打开了盐巴出售和以物易物的路子,双湖草原牧民挖盐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人数逐渐增多。
西亚尔公司是名副其实的集体合资企业,群众十分关心支持公司的经营、发展,同时从公司得到了实惠。公司开办3年,群众股份分红总额达20多万元。
年近50岁的点达,对西亚尔公司充满了信心。他当时告诉我,再过两年,双湖西亚尔公司可以使入股牧民群众的分红翻上一番。我清晰地记得,他后来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一愿望。
这是正在举办赛马会的藏北首府那曲镇旧貌(唐召明1987年摄)
这是拓荒者们在开发藏北无人区事业中所奏响的第一曲凯歌,也是我多年后留在心中最美妙动人之歌。(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从拍摄孝登寺看那曲镇新变化
我所著《雪域古寺》一书近日由华文出版社付梓发行了。捧着这本图说西藏50座古寺、带着墨香的图文书,我不由得想起20多年前拍摄孝登寺和围绕它发展起来的那曲镇新变化的故事。[详细]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是曾牵动京藏两地众人心的藏族妇女才塔尔最喜欢唱的一首歌。[详细]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玛尼地震现场考察记
我在青藏高原生活、学习和工作了30多年,最近因青海省门源县的地震,让我想起曾涉及在藏北无人区进行地震科考活动的一次采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