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答卷”】一张蓝图绘就白朗瓜果飘香
【编者按】拉萨市的“江苏路”,日喀则市的“山东路”,林芝市的“广东路”……在西藏自治区有许多以其他兄弟省市命名的道路。这些道路名称,见证着中央以对口援藏机制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也书写着西藏与各兄弟省市跨越山海的深情厚谊。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和“长期支援、自行轮换”的干部援助方式,自此开启了中央与全国兄弟省市长期对口支援西藏发展的历程。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老西藏精神”,在高原上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书写着精彩的援藏“答卷”。
中国西藏网讯 “二十多年前,我们在大棚里看到汉族同志种的西红柿、青椒都很羡慕,觉得要是我们自己种,肯定种不好。”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原村党支部书记边巴顿珠的记忆中,种植蔬菜曾是件新鲜事、更是件困难事。
1995年,山东第一批援藏干部开始尝试在白朗发展蔬菜产业,1998年,山东省第二批援藏干部引进了大棚蔬菜种植并试种成功。二十多年里,一批批山东援藏干部不懈努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演绎出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的绿色蔬菜发展变奏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学会了技术、更收获了蔬菜瓜果成熟带来的甜蜜。
图为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蔬菜大棚里种植的羊肚菌 摄影:王媛媛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蔬菜能种好吗?1998年,6座温室大棚里的成功让当地群众开始逐渐接受这一新鲜事物。2001年,济南市第三批援藏干部积极争取资金在彭仓村建起了70座土坯大棚。村民拉巴扎西开始跟着济南市农业技术人员学技术。“他们教得特别细,手把手指导我们。”跟着技术人员学了两年,村里的70座温室大棚分到各家各户,拉巴扎西家也分了3座大棚。
图为边巴顿珠在西兰花棚里清理黄叶 摄影:王媛媛
“那时候,我们种黄瓜、西红柿。种出的蔬菜留一点自家吃,大部分都卖到日喀则市区了。”拉巴扎西回忆,一座温室大棚的收益能达上千元。
县城打工,一天最多6元钱;种植蔬菜,收益上千元。差距相甚的收益,也让村民们逐渐参与进来。2011年,彭仓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成为白朗县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万元村”。
“去年我家蔬菜种植的收益大概有5万元。我们都是夏季种瓜、冬季种菜。” 拉巴扎西说,以前村里人多是背着装满蔬菜的筐子在路边等车去市里卖菜,现在各家各户基本上都是开着自家车进城卖菜。
2021年,彭仓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2万元,其中果蔬销售收入占52%,果蔬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
图为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里种植的车厘子 摄影:王媛媛
白色的羊肚菌,像撑伞一般,从土地冒出来;红色的车厘子,挂满了枝头,引得游人采摘品尝。在彭仓村和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的大棚里,各色蔬果长势喜人。从无到有的蔬菜大棚、从小到大的种植规模、从少到多的种植品种、参与人数……曾经传统的农耕区,早已告别萝卜、白菜、土豆“老三样”,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满棚、瓜果飘香之地。
图为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里种植的人参果 摄影:王媛媛
在西藏首个田园综合体类国家4A级景区——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里,当地群众宗吉和丈夫胡建正在西瓜棚里牵苗。宗吉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年,学会了掌握棚里的温度、湿度,也学会了打理蔬菜瓜果。她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在内蒙古打过工,赚得不多,还离家远。“在这里上班一个月有5000多元,离家近,还能学技术。”宗吉和胡建打算再好好学学技术,争取以后回甘肃建大棚、种果蔬。
图为宗吉(前)和丈夫胡建正在西瓜棚里牵苗 摄影:王媛媛
“这里哪个棚可以采摘西瓜,或者摘车厘子?”听到过往游客开着车询问采摘地,接受记者采访的宗吉赶紧给游客道明方向。她说,眼下,大棚里的车厘子和西瓜都可以采摘了,休息日有很多游客过来体验采摘。
“四季有花、月月有果、天天有菜。” 围绕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形成了集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展示销售、综合服务管理、生态休闲旅游等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未来,这里还将建立培训中心,培养西藏农牧民群众大棚种植果蔬技术。
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政府副秘书长、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副书记杨翠彬介绍,近年来,山东援藏大胆创新援藏组织形式,采取“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员+柔性人才”方式,成立了农业“小组团”,在基础设施配备、新品种引进、科技人才培养、销售市场开拓等几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援藏资金和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目前仅白朗一个县,蔬菜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66万亩,产值接近2亿元。产业的发展丰富了当地的菜篮子、鼓起了菜农的钱袋子,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了乡村振兴。” 杨翠彬说。(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援藏“答卷”】青岛力量在日喀则打造学前教育高地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和“长期支援、自行轮换”的干部援助方式,自此开启了中央与全国兄弟省市长期对口支援西藏发展的历程。[详细]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藏北高原“三兽”,荒原生命里的最好代表
据西藏自治区环境厅最近发布的《2021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详细] -
拉萨朗热酒村顺利开工
6月28日上午,拉萨朗热酒村项目开工仪式暨2022年江苏援藏项目建设推进会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朗热酒村建设工地举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