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相见、淡相识、终难忘
西藏,一个让人着迷的字眼,多少人不远万里奔赴而来, 只为追一眼布达拉宫广场白塔前悠远的日落,指尖摩挲大昭寺斑驳的边玛墙,人海中无意碰到莫啦(藏语“老奶奶”的意思)投来的笑意,恰似故人般亲切,驻足凝望冈仁波齐峰横跨时间与空间的轴点,念青唐古拉山千年的风霜是遥远的问候,在卓木拉日雪山许下三生三世的诺言,取一瓢拉姆拉错澹澹的湖水,聊以慰藉漂泊游子的疲惫与风尘。
在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我曾安营扎寨,望天地之大,人世渺渺,用6年半坚守领略它的雄奇壮美,也体尝此间的辛酸苦闷。今时此日,将作别离,车轮未启,却又祈愿着再来一回,看没有看过的景,走没有走过的路,将所有记忆都小心珍藏,在未来某个孤独的夜晚打开来细细品味。西藏,是流浪的异乡,却让我魂牵梦萦!
儿时初相见,便一眼万年。西藏的天,是一种单纯得不能再纯粹,安静得不能再静谧,温暖得不能再和煦的蓝色,犹如婴儿的眼眸,干净而澄澈,那是“天空之城”的魅力。花信之年,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打算用长久的时间去亲近它、认知它、感悟它。达东村的遗世独立,似倾城一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珠穆朗玛峰的巍峨屹立,惊叹于“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羊卓雍错的碧海青天,恍惚中“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南迦巴瓦峰的千姿百媚,像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羌塘草原的苍茫寥廓,可以遥想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来古冰川的雄浑壮阔,禁不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扎达土林的神秘诡谲,感怀于“三千繁华东流水,一梦长安终成灰”。
在西藏,亘古的洪荒映照出生命的恬淡和平凡,但却因其执着而格外动人:你能看见雪山滋润着湖水,湖水拥抱着蓝天,蓝天呵护着草场,草场供养着牛羊,牛羊哺育着人民。 日月交替,四季更迭,天人和谐,生生不息。千百年来扎根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万物生灵,保持着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喜欢高原的阳光,也经得住雪域的风寒,似一朵格桑花傲立风雪,只为伊人飘香。
毕业之际,是否进藏工作并不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可能是勇于追随祖辈当年开荒戍边的心路历程,也许是继续践行中央民族大学“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抑或是迫不及待将旅游专业与职场工作进行无缝对接,2016年7月,我第三次踏上这片土地。不曾想,这一来,竟终生难忘。
难忘于——“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忆往昔,使臣商贾从狼烟四起、刀光剑影到驼铃叮当、帛去玉归,文成、金城从长乐未央、大唐盛世荣光到北风卷地、胡琴琵琶与羌笛,唐蕃古道的青砖石板上清晰地镌刻着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烙印。两位公主作为援藏干部的“先遣队”,将中原文化陆续传入西藏”,吐蕃开始释毡裘、袭纨绮、习《诗》《书》, 先请唐朝识文之人掌管表疏,后请种蚕酿酒、造纸研磨的匠人做技术顾问,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跨过千山万水在拉萨河谷生根发芽。看今朝,清幽古朴、历经沧桑的八廓古城里民族特色商店游人如织、街巷纵横,现代时尚、世外桃源的鲁朗小镇上藏式酒店鳞次栉比、自然典雅;驻村驻寺的基层汉族干部学会了烧牛粪、吃糌粑、喝酥油茶,当代藏族青年也不为自己设限,他们或许是公职人员、品牌设计师、民族文化传播者,也可能是rapper、coser、人气网红。因受汉藏联姻或汉族姓氏影响,张尼玛、李达瓦、陈贡布、徐索朗丹增等姓名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的每一寸土地。
难忘于——西藏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西藏来,收获特别多。西藏地广人稀、高寒缺氧,但岁月静好、人情四溢。小城里的一粥一饭、一窗一月,朴素的光阴在岁月如歌中细细绢绣,绣出柴米油盐,绣出儿女情长,绣成慢下来的芳华。自参加工作以来,少了通勤高峰拥堵和早起慌里慌张,节假日约三五好友或登高望远、或跋山涉水、或吃“转转饭”,从诗词歌赋、人生理想聊到家长里短、闲闻八卦。茶余饭后去街道巷宇散步消食,不经意间遇上五六七八个熟人也算是稀松平常,发现蛋糕店里的甜点刚好上新,靓衣坊的款式还停留在几年前,德吉路又开了一家火锅店,即使漫无目的走到深夜也不用害怕,因为每一个十字路口都有警务站24小时值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物资紧缺,今天从邻居家借走米面粮油“投我以木桃”,明天多烙两张煎饼馍馍“报之以琼瑶”,零食水果得友人慷慨相赠。忙活一天饥肠辘辘,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搬来小板凳、围坐在香喷喷的饭桌旁大快朵颐,最是人间烟火气,偷得浮生又一年,大抵亦是如此。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族群关系,西藏四川两地自茶马古道以来就有着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关系。上世纪50年代初,四川各族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和艰险,以执着的爱国热忱和火热的激情,人背马驮,修公路、运军粮、盖军营、筑仓库,将百万斤军粮及物资送到解放军进藏前线,这是怎样的精神?这又是对西藏人民怎样的感情?此后,一代代川籍进藏干部在青藏高原挥洒青春与热血,与当地藏族同胞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结下深情厚谊。现如今,无论是去西藏工作创业还是自驾旅游,可以说在西藏的任何地方都遍布四川人的足迹,都能听到一腔正宗的川普,热情好客的老板娘还能干净利索地给你摆上一桌地道的川菜。作为在藏人口最多的外乡人,四川人凭借骨子里的勤劳与智慧在西藏各行各业默默耕耘,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黯然销魂,唯别而已。念及过往,风开始拼命地吹,蛰伏的流年如落英缤纷,过去的是这千般滋味。西藏,从来不只是相遇而已,而是我一生眷恋的故土。(中国西藏网 文/袁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观察】建设法治西藏
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详细] -
特色产业在西藏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作用大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详细] -
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连日来,随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助企惠民•悦享消费”消费券送不停第六轮、第七轮活动的开展,拉萨消费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