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探访茶马古道传统村落】烙印在茶马古道传统村落中的国家记忆

发布时间:2023-08-07 16:4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以综合科考为线,串联茶马古道沿线遗产和文化,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一场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和昌都市察雅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协调的科学调研正在持续进行中。四方联合组成的科考团队,五条线路,十二天的考察周期,整个科考团队奔走深入察雅境内的古村古镇,在探访中厘清现状,在分析中组建数据,为茶马古道沿线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茶马古道的马帮驼队在历史的记忆里缓缓而行,一条贸易的路径却清晰地开辟出了传播交流的通道。八月初,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暑期“三下乡”任云英教授实践团队、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组、青海明轮藏建“青藏高原和美乡村”工作组和察雅县相关部门组成的综合科考队脚踏热土,持续推进着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境内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的综合科考。


图为科考队测绘组的工作场景

  昌都市,地处青川滇藏的要冲,是不同历史时期各路茶马古道入藏后的重要门户,也是茶马古道中最为核心和险峻的地段。历史上,自青、川、滇入藏的各路茶马贸易形成了多条通道,但无论哪一条都绕不开昌都察雅。在此次针对察雅县域内传统村落和古镇古村的综合科考中,科考队员们针对沿线的驿站体系进行了专项遗产调查和价值研究,逐步厘清了察雅县域内茶马古道的驿站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营情况和承载驿站体系的族群聚落状况。


图为茶马古道尖站岗卡村的岗卡仓

  早在汉代,就有天府蜀郡与藏地诸部进行茶马互市的渊源。到了唐代,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吐蕃逐步形成饮茶的风尚,茶马古道也日渐成形。宋代,“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由中央政府正式建立,茶马贸易成为汉藏之间具有战略意义的商贸模式,茶马贸易也逐步显现出了安边、治边的战略价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管学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云英教授介绍,直至元代,茶马古道成为了入藏和中央政府治藏的重要空间廊道和实现路径。到了明清时期,沿着茶马古道的驿站体系、塘站、尖站和汛站也逐步形成并持续运转。


图为岗泽村自古已有的商业街铺


图为阿孜新近出土的汛塘碑文残片

  通过已有资料和考古发现,察雅县域内的驿站体系留下了丰富的中央政府治藏的历史记录和文献记载。例如,清朝黄沛翘所撰的《西藏图考》中出现了对察雅境内的驿站描述,“八十里至阿足塘……有驻防塘铺,有头人给役”;也有清代随行文吏王我师在察雅境内留下“捧来酥酪灰凝面,马粪炉头细煮茶”等诗句。据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专家、察雅县统战部原部长加央旦增介绍,察雅境内总共设立了两个汛站,即察雅汛和阿孜汛。其中阿孜汛为外汛,负责察雅境外的塘站,即现芒康县境内的站点。在察雅(香堆)设守备署,三个把总汛分别设在察雅(香堆),昂地,外委汛阿孜。由此可见,驿站和汛站等体系制度在察雅境内的发展布局较为完整。


图为刚泽村公主拉康的碑文

  “此次考察,我们发现了茶马古道中遗落在沿线古镇古村中的驿站体系,逐步厘清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茶马古道沿线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中央政府入藏、治藏的国家记忆。”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扎·索南周扎总结道。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教授龚恺表示,本次综合科考依据文献和口述史纪录,在茶马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古镇古村中深入探寻,对茶马古道沿线国家治理的文化遗存和历史路径进行了系统考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妍丹 周晶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