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主动传播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10月7日在京召开,最重要的成果是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对我们宣传思想文化单位,是主题教育成果延伸的必学篇目,我们应在全社会率先带头,深刻领悟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切实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
科学无止境,理论创新亦无止境。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伴随着党发展历史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新理论越来越丰富,不断深化拓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并总结提炼和深刻阐述“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科学方法,还将随着实践进程不断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勇往直前、攻克艰难险阻、创造历史奇迹的智慧财富。最新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障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是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这一思想一经提出,立即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热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毫无疑问是关注这一命题、学习这一思想、传播这一思想、贯彻这一思想的先锋队、先行者。我第一时间初步学习,并学习了青海省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有关专题会议精神,主要有三个初步的体会。
一、学习思想始终把握完整、准确、全面三个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由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文化思想等共同构成,其中,最新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身也是一个思想体系,具有完整性。我们身处一个快餐、短讯的碎片化时代,专家学者也难免掉进个人好恶、我行我素的认识陷阱,可能造成理解片面、把握失准、执行残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避免选择性理解、选择性传播、选择性执行,不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不是片言只语、零打碎敲,避免对马克思主义的片段化、庸俗化,完整地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引导全社会更好学习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社科领域完整地、准确地、全面地落地见效。
二、智库研究力争体现全局性、前瞻性、主动性三个特性。把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更是体制内智库专家的政治使命、学术责任,党内学者更是责无旁贷,必须主动进位、率先垂范,按照陈刚书记“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要求,发挥专家的智慧,体现专家的担当,展现专家的才干。要自觉把智库研究、科学研究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省工作全局思考、谋划、推动,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涉藏州县、青海高原的一系列讲话指示精神为核心,深化对“四地”建设的宏观研究、战略考量、学术探究,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和阐释,不自娱自乐、不脱离时代,不断开拓符合青海高原实际、切合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智力助推涉藏地区广泛融入全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民族地区做工作,很多方面强调的是意识形态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比如坚持我国各宗教中国化方向,比如用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方法引领宗教化朴素生态观念的转化发展等,都是思想行为的引导、转化、巩固和提升等工作,需要在教育引导、引领教化中增进共识、凝聚共识。这方面,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社科院应该有所作为。主动作为,似乎成了佛系时代难能可贵的生存状态,是欠发达地区、相对封闭落后地区挺起脊梁必不可少的行为作风。不作为是高海拔地区最大的政治腐败。专家学者相对善于思考,勤于调研,乐于表达,主动性强,我们要把握好这一点,主动地、自觉地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主动研究新情况、主动解决新问题、主动探索新规律,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引领全社会广泛学习传播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学习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凝心聚力服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理论实践始终做到接地气、聚民智、得民心三个要点。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在新时代能够创新发展,本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理论行,制度就好,执政者就能,实践就成。“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习近平文化思想等新发展,就是时代的声音,历史的号角。宏观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命题,马克思主义是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我们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必须坚守好党的理论的魂和根,不封闭、僵化和保守,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汇聚新的理论优势,攀登新的思想高峰。青海是多民族深度融合的历史富地、现实宝地,河湟地区在一些藏文文献中老早就定性表述为“汉藏黄金桥”,多民族聚居交融,多宗教并存和睦,多文化兼容并蓄,是青海的厚重本性。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些特性,内涵丰富深刻,青海最为典型。从历史看,青海是伟大祖国多元一体形成历程的战略要地,“四个共同”是写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从社会讲,青海是中华民族一体多元分布格局的生动体现,“四个与共”是刻在这片高地上的命脉;从人文看,青海是中华文化一核多样发展形态的充分再现,美美与共是贴在这片热土上的盛装。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为我们在这片文化的福地传播思想、有所作为、创新理论提供了无限可能,为大家发挥智慧才能,把握”七个着力”,进而阐释“六大思想”,增强“五个认同”,提供了用之不尽的课题土壤和思索空间。在青海实践这一新理论新思想,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存在着天然的切合点,各族人民最朴实的思想文化状态本身是耕种这一思想的肥沃土地。我们自身的科学研究也要跟人民合拍,让思想研究接地气,让智库建设聚民智,用理论传播得民心。我想,党的根,我们自己的根,归根结底在人民。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实践最前沿的奋斗者,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人民的一员,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要走出象牙塔内的空想,走进人民群众的智慧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破解的问题自然也能得到答案。
当前,我们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同巩固转化好主题教育成果有机结合起来,同推动社科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提高专家学者履职尽责能力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深刻理解“三个事关”的重要论断,准确把握“七个着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质及其实践要求,站稳人民立场,从具体工作对象出发,掌握具体工作规律,把握理论研究切入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为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青海社科贡献。(中国西藏网 作者完玛冷智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译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守护多民族文化的本土记忆:评《中华大藏经·苯教甘珠尔》
青藏高原本土文化传统苯教的最大的文献集成《中华大藏经·苯教甘珠尔》(1—108卷)于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入选其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于2018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详细] -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文化产业政策解读活动顺利举行
10月19日上午,由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文化产业政策解读活动在拉萨举办。 [详细] -
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坚持走“自己的路”
近年来,西藏以山脉、水脉、文脉、古道、寺庙等为经络,着力推动全域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在不断拓展中,将文旅产品逐步走向多元化、高端化,在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走“自己的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