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习仲勋在宏觉寺与十世班禅会见追记

发布时间: 2024-06-19 14:04: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宏觉寺地处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东侧,即今宏觉寺街路北,街以寺名。据《西宁新府志》载:寺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原名“妙华庵”,明永乐十年敕赐寺名曰“弘觉”。为西宁古城名寺。面积约3000平方米,一进三院。有山门、护法殿,前院两侧有钟鼓楼,中院有三大菩萨殿,后院为静室、林园。宏觉寺殿宇壮丽、林园幽静,为闹市中心的一方净土。在明代该寺颇受朝廷重视,香火旺盛,信徒众多。其住持僧索南嘉措被永乐皇帝封为国师,多次进京朝觐,得到大量赏赐,故声名远播。

  宏觉寺在历史上为甘肃拉卜楞寺的属寺,到民国年间,该寺渐式微,风光不再,成为甘南、川西北、青海西部蒙藏族赴塔尔寺拜佛的食宿地;在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到内地弘法时,该寺便成为了班禅西宁办事处。最后一任处长计晋美,副处长宋之枢。宋之枢精通汉藏语言文字,曾任九世班禅汉文秘书,随其进藏未果,后服务于十世班禅。解放后,任省政协委员,去世前,与笔者在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共事三年。宋先生熟知两世班禅的很多典故,著有《记九世班禅离藏返藏》等文。本文的一些情况,亦为宋先生提供。

  宏觉寺在沉默了百年之后,又迎来了不一般的辉煌。古刹见证了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即时任西北局副书记兼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亲临宏觉寺会见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这里,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与一位中国藏民族的杰出人物进行了三个小时的亲切会见。二人促膝长谈,心心相印,肝胆相照,共商国是。有关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的进一步落实,有关十世班禅进藏的具体安排等一系列重大事项,就是在这里得以确认。其重大意义彪炳史册,万古长青。


1951年4月22日,习仲勋(前左)率领西北军政代表热烈欢迎途经西安赴北京的十世班禅(前右)。

  事情得从头说起,早在1949年8月6日,兰州战役即将发起之日,毛主席就在致彭德怀、习仲勋的电报中指出:“班禅到兰州,你们攻兰州时请十分注意保护并尊重班禅及在甘青境内的西藏人,以为解放西藏问题的准备。”同时,党中央决定由习仲勋同志负责与班禅的联络工作。习仲勋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为争取团结和保护十世班禅,作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西宁解放时,十世班禅滞留在都兰香日德寺,青海省军管会很快就与班禅取得了直接的联系。习仲勋同志就班禅返回西宁的各项事宜作出了万无一失的缜密安排,保证了班禅一行如期平安到达西宁。

  1950年6月,班禅派堪布会议厅(简称堪厅)重要成员计晋美作为代表,专程到西安拜会习仲勋同志。计晋美时领扎萨衔三品官,他通晓藏汉语言文字,熟悉内地情况,爱国爱教,办事精明干练,是十世班禅的得力助手。他向习仲勋同志汇报了班禅对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衷心拥护的热忱,并陈述了班禅对解放西藏的各项建议和意见。习仲勋同志热情支持班禅的爱国义举,并通过与计晋美的谈话,再次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班禅的关切和期望,使计晋美深受鼓舞。他将每日情况电告尚在都兰香日德寺的班禅。所发电文摘一则如下:

  香日德班禅堪厅:

  页电悉奉。此间当局对我佛极为关心。请佛座速起锡返宁,以便商讨藏事。计晋美叩。实养印。

  在习仲勋同志亲切关怀和周详的安排下,计晋美一行顺利到达北京,并很快拜见了中央领导同志,圆满完成了班禅与中央政府的直接联系。其成果大出计晋美的预期。现举一则电报:

  宏觉寺街七号班禅行辕堪厅鉴:

  毛主席赠佛(即班禅)道济牌小卧车一辆,已在北京领到。将由回青代表运到行辕(即宏觉寺)。其余吉普车四辆,在西安领取。特闻。

  计晋美叩 


宏觉寺外院。

  毛主席在日理万机之中,对远在柴达木盆地的班禅给予巨大的关怀,特以个人名义赠班禅高档小车一辆,给堪厅吉普车四辆。据宋之枢先生讲,当收到这封电报时,留在宏觉寺的堪厅全体人员无不欢欣鼓舞,额手称庆,奔走相告:“想不到,想不到!这是多大的荣耀和恩惠啊!”

  堪厅的人员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在佛前供灯,以示感恩和祝愿。他们拿出了藏之秘阁中只有在盛大庆典才派上用场的十盏大银灯,注满酥油。全体人员按佛教仪轨在佛祖案前点亮了象征吉祥如意的佛灯。宋之枢给我讲此事时,已过三十多年了,但他那清瘦而严肃的脸上依然绽出真诚的笑容。

  同年四月下旬,班禅从宏觉寺起程,赴京参加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的签订。路过西安时,习仲勋亲自到机场迎接班禅一行。这是班禅第一次会见习仲勋同志。他走下迎机舱时,习仲勋迎上来和班禅紧紧握手。这是他们神交已久的握手,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时隔多年后,班禅还给他的经师和挚友嘉雅活佛说:“之前,我已和多少人握过手了。但习主任握着我的手时,我心中有一种全新的感悟,好像有一股温暖的暖流在心中流过,这就是佛说的缘分福报。”习仲勋同志回忆他同班禅初次见面时的情形写道:“一个活脱脱的英俊藏族少年活佛形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有志不在年高,他的爱国热情和坦诚豪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见面是习仲勋和班禅四十载革命友谊的新起点。4月27日,班禅及堪厅僧俗官员一行45人抵达北京。周总理、朱德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前往火车站迎接班禅。“五一”国际劳动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班禅和阿沛,并作了长时间的谈话,意义重大。

  随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顺利签订,根据协议有关条款,班禅及其堪厅要回到久别的西藏日喀则。这是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决策之一。党中央为了保障班禅一行平安顺利进入西藏,由周总理主持召开会议,就班禅进藏的政策方针、安全保卫、干部配备、后勤保障、交通路线、起行时间和路线等作出了缜密周详的部署,同时授命习仲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并由他代表党中央、毛主席专程到西宁为班禅送行。

  1951年12月15日,对班禅和堪厅的全体人员来说,这是个吉祥喜庆的好日子。据宋之枢先生回忆,那天天气很冷,但班禅和堪厅人员早已恭候在宏觉寺山门前,每个人脸上都露出欢快喜悦的笑容。上午9时许,习仲勋同志乘车到达。陪同的有省委、省军区的主要领导。班禅快步迎上去,与习仲勋紧紧握手,四目亲切地对视好一会,才相互问候安好。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气氛,热烈真诚。班禅陪习仲勋同志从喇嘛鼓乐队和班禅警卫队所组成的仪仗队通道中缓步走进宏觉寺山门,现场气氛极为热烈喜庆和庄严。


习仲勋与十世班禅。

  会见在堪厅会议室进行。这是一间只有30多平方米的平房,屋里只有一个大铁皮炉子,添得大通煤,满屋暖烘烘。

  习仲勋和班禅分坐在靠窗的一对老式木椅上,两人就像老朋友一样聊家常,谈得热烈又情切。翻译是中央派驻堪厅的副代表牙含章,他早年曾在西藏、甘南以藏学者身份做藏族头人的工作,精通藏学,了解藏情,是一位著名的藏学家,这是党中央和习仲勋给班禅配备的得力助手之一。

  这次会见中,习仲勋向班禅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进藏一事的高度关心,并通报了各项具体事项的安排进展情况。按中央部署,其物资运输和安全保障等均由慕生忠将军负责,在香日德集中了一万多骆驼、牦牛、马匹的运输队,各类物资已调集齐全;特别强调了安保工作的落实情况。各项安排已做到了万无一失,就连一匹马配了几付备用马掌的小事也提到了。但习仲勋仍再三询问班禅,还有什么困难或需要尽管说。“只要佛爷需要,我们将尽力满足。”计晋美代表堪厅提了一个要求,即毛主席赠班禅的道济小轿车,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班禅十分宝爱。由于当时青藏并无公路,因此,堪厅希望政府帮助运至日喀则。习仲勋当即决定由青海省政府总务处负责将小车拆成大零件并加包装,用牦牛驮至西藏。于是就在班禅进藏的庞大队伍中,有了一支由18头牦牛组成的特殊驮队,驮着道济小轿车。所有牦牛的角上挂着雪白的哈达,哈达在风中飘扬,一直飘到西藏,这在长长的牦牛驮队中十分显眼。

  还有堪厅没敢想的两件事,习仲勋同志提出来了。其一,党中央、国务院拨堪厅三万元银元,作为班禅和堪厅到达西藏时的开支应用。就当时而言,这是一笔巨款。其二,批拨班禅及堪厅步枪、手枪数十支,作沿途和到达西藏后的自卫枪支。当时,中央为班禅进藏已组建了一个300余人的警卫营,这是一支装备精良,由忠诚可靠的蒙藏族战士组成的骑兵队伍,作班禅西进的近卫部队。沿途尚有解放军作外围警戒,安全是绝对没问题的。但习仲勋赠送枪支有着更深层的考虑。这一点在堪厅进入西藏后,才领会到其意义的重要。总之,习仲勋同志对班禅一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雪中送炭的深情,给班禅和堪厅全体人员以莫大的鼓舞。

  会见在上午11时结束。习仲勋和班禅一同走出客厅,两人的脸上都带着祥和的笑容。习仲勋向等候在佛殿大院中的堪厅全体人员、西藏三大寺迎佛代表、随班禅进藏的甘青各地活佛等讲了话。宋之枢先生说,习仲勋讲话语气平和,热情洋溢,充满关爱和祝愿之情,非常感人。全体人员都双手合十低头聆听,以佛教仪轨尽表虔诚感恩之心。

  班禅一行离开西宁,经四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1952年4月28日平安抵达拉萨。


班禅驻青办公处。

  班禅进藏是一项无比艰巨的重大任务。整个进程涉及到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各种因素,相互之间又盘根错节,极为复杂;而且时值隆冬,前行路上并不易,受到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制约。习仲勋同志作为班禅进藏大军的主要指挥员,他高举党的统一战线大旗,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圆满完成了十世班禅进藏这一旷世伟业,该事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永载史册。同时,习仲勋同志与班禅的四十载革命友情,历经艰难而如初,为党树立了一个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辉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原文刊载于《中国西藏》汉文版杂志2024年第2期 文/程起骏 图/程颐工提供)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