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两路”会客厅】战斗在唐古拉风雪中的“天下第一道班”

发布时间: 2024-10-27 20:44: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10月24日,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在拉萨召开。让我们跟随与会人员讲述的“两路”故事,感受历经70年岁月,早已镌刻在高原的“两路”精神,如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书写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我叫地嘎,曾是一名军人,退役后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我是2014年5月第三批西藏自治区公路系统养护一线补员,现任青藏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安多养护段109养护保通点工区长。我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养护公路、抢险保通、救助过往司乘人员、服务人民群众。面对世界屋脊极端的气候与环境——零下数十度的严寒、说来就来的暴风雪,以及足以让人窒息的稀薄氧气,我们从未退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养路护路、抢险保通、救助服务的职责,守护着这条生命通道。

  从父亲手中接过重重的十字镐和铁锹起,我始终牢记父亲对我的叮嘱:“作为一名高海拔道班的养路工,日子会很枯燥,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那就要把它做好。”参加工作十年来,我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上进。每天上路凡事抢着干,脏活、累活、苦活从不推脱。处处团结同事,急人之所急、念人之所想,思想上主动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一名党员后,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提醒自己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逐渐从一个普通养路工人成长为一名工区长。

  
图为养路工人在工作

  我所在的青藏公路事业发展和应急保障中心安多养护段109养护保通点,位于青藏公路的制高点——唐古拉山。109养护保通点管养着平均海拔5100多米的险峻道路。这里天空触手可及,空气含氧量却异常低,常年冰雪严寒,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8℃,最低时达到-40℃。一年四季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刮8级以上大风,有着一年一季、一日四季的气候特点,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通车70年来,青藏公路发挥着进出藏物资运输主通道的作用。1990年8月,109养护保通点的前身——“109道班”被交通部(现交通运输部)授予了“天下第一道班”的光荣称号。守护好这条海拔最高的“天路”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荣耀。

  保障这条公路畅通无阻,确保每一位过往司乘人员的安全,不仅是职责,更是对生命的尊重。每当夜幕降临,我经常思考,是什么让我们能在这苦寒的高原坚守十年?是责任,是承诺,更是那颗始终温暖如初、坚守誓言的心。

  由于海拔高、地质复杂,存在多年冻土,我们工区所养护路段是青藏公路中路况最差、条件最艰苦的路段。泥石流、雪阻、路面沉陷、裂缝、坑槽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公路病害时有发生。很多过往车辆的制动器经不起摩擦而发热烧红,经常发生制动失灵、钢板断裂、车胎损坏等事故,也有因雨雪天气、路况不熟、严重高反等引发的各类交通事故。

  记得2017年10月23日,全工区路检顺利完成后,我们工区因成绩优异激动万分。然而,没过多久,唐古拉的风雪突然席卷而来。不到一刻钟,唐古拉山顶白茫茫一片,强风和积雪使唐古拉山K3348路段车辆打滑导致道路严重堵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立刻带领“天下第一道班”的工友们冲向现场,夜以继日地清除积雪,撒融雪剂。那一周,我们不知疲倦,饿了就吃点糌粑,直到车辆正常通行。

  
图为养路工人在修补破损路面

  2022年底,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席卷整个唐古拉山,导致所辖路段发生严重阻车。我和工友们连续奋战五个小时,路终于通了,受阻车辆逐渐缓慢通行。其间发现一名司乘人员冻得瑟瑟发抖且严重缺氧。我立即背起这名司乘人员,行走了2公里左右到达工区救助站后,向司乘人员提供氧气、胃药后才使其转危为安。

  2023年的五一节,在春暖花开之时,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天下第一道班”路段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同时狂风大作。大雪断断续续下了七天,又一次面临艰巨的道路除雪保通任务。短短半小时内,大家分头赶往几个关键的危险地段,24小时不间断保通作业。在这无尽的风雪中,我反复对工友们说,越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我们更需要确保每一位司乘人员的安全,在这条高海拔的路上,每一次的坚守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七天六夜,我们一直坚守在这条被冰雪覆盖的路上。

  在我的记忆里,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对这条道路的热爱,都深植于每一个坚持。在与每一场风雪的奋战中,我们从未退缩,用自己的行动,给受困司乘人员带来平安和温暖。每年,我们救助超过300人次,保障6万余辆车的安全通行。这就是我们一直坚守下去的信念之源,这就是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我们不仅是保障公路畅通的工作者,也是青藏高原过往司乘人员生命的守护人。

  我经常告诉工友,“所谓匠心,就是在重复中追求卓越,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到极致。”不仅在抢险中,我们每天的公路养护工作同样充满挑战。

  
图为养路工人在工作

  受低温限制,唐古拉山路段的油路养护季节性非常强,每年的5至10月是养护的黄金时间。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养好公路,每年这个季节,我和工友们都要在凌晨四五点出发,一丝不苟地进行日常巡查,对破损的路面进行及时修补。每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饿了吃些糌粑,渴了喝点酥油茶,累了就靠在车上休息一会儿。春天,我们处理路面裂缝;夏天,我们清理塌方;冬天,我们与冰雪战斗。我们全身心投入,用青春和汗水守护这条公路,确保这条至关重要的运输动脉能够抵御极端恶劣气候的考验,让每一辆过往车辆都能安全顺畅通行。

  无论遭遇重大险情还是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总是奋战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真心实意为民服务,不只是口号,而是我们的行动准则,这份责任感来源于我的军人本能。尽管已不再身着军装,但保护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

  2020年2月,面对冰封的道路和急需运输到拉萨的疫情防控物资,我们没有退缩,成为那些在严寒中坚持运输救援物资车辆的坚强后盾。在之后的3个月时间里,我与工友们一同在109国道沿线路段、服务区设岗值班,对过往工区、服务区的司乘人员进行抗原检测,并为他们提供开水、食物、高原药物等。在我们心中,疫情防控的责任重于泰山,事关全区群众生命健康,容不得一丝马虎大意。也许我们在此多出一份力,身后的群众安全就会得到一点保障。

  
图为养路工人在工作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名合格的养路职工,在职工面前,我是一名称职的工区长,但在家人面前,我却不是一名合格的儿子、丈夫和父亲。在三年疫情防控期间,我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他们。虽然心存愧疚,但我知道危难面前我们决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放弃我们肩负的责任。从军中绿到工装橘,我的身份变了,战场也变了,但那份为人民服务的热血和豪情,永远不会改变。我爱公路,更爱公路养护这份职业,愿意用我的青春和热血维护它的安全与畅通。

  “天下第一道班”声名远播,大家看到的都是荣誉加身、风光无限,但是只有我们知道这份荣誉的背后面对的沉重与压力。面对以往的荣誉和成绩,我们从未沉溺于过往的光环,将以更大的热情和动力,继续在公路养护的战线上奋斗。

  多年来,数千封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从全国各地寄来。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到“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每一个荣誉都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在这条公路上,我们以“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誓言为指引,继承发扬“两路”精神和老西藏精神,持续书写着新时代公路养护工人的光荣与梦想。(中国西藏网 口述/地嘎 记者/王茜)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