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我要去西藏(八):归去来兮话昌都之情定昌都

发布时间: 2024-11-15 14:23: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2024年10月,是昌都战役胜利74周年。作为参加昌都战役原十八军老战士于凤山的后代,我应当地邀请,带着我86岁高龄老母亲任金连的殷殷嘱托和全家人的殷切期望、怀着对为解放昌都、建设昌都、守卫昌都而牺牲的烈士的无比崇敬之情、怀着对雪域高原的无比向往之情,旅途辗转,来到红色昌都,参加纪念昌都战役胜利74周年暨昌都战役主题展览开展仪式。

  10月21日清晨7点,天刚蒙蒙亮,我怀着忐忑、兴奋、憧憬的心情,从山西大同云冈国际机场出发,于晚上7点到达了成都双流机场。踏出机场,映入眼帘的是华灯初放、万家灯火、星星闪烁的大西南大都市夜景,扑鼻而来的是新鲜湿润的空气,油然而生一种离昌都越来越近的感觉,和急迫想亲近它的情愫。期间,在昆明长水机场中转休息了六个多小时,也无暇欣赏春城昆明四季如春的美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归心似箭般抵达昌都,迫不及待地去领略它的神奇魅力。

  第二天,即10月22日7点多,从成都双流机场登上了飞往昌都邦达机场的航班。登机前,我登上舷梯的一刹那,看到了机身上“西藏航空”四个大字,猛然间,我萌生了在此拍照留念的想法。因为目的地是我人生梦想之地西藏昌都,乘坐的恰好又是西藏航空的航班,这太有纪念意义了。因此,就有了张珍贵的照片。


图为作者在成都双流机场飞往昌都邦达机场的航班前留影 作者供图

  飞机在洁白蔚蓝相间的云层中穿行,形态各异的片片云彩尽收眼底,飞临甘孜上空时,飞机高度有所下降,已经能够隐隐约约看到地面景致的大致轮廓。金沙江奔流不息从眼前一闪而过,像玉带上的宝石镶嵌在甘孜与昌都两岸,熠熠生辉,光彩夺目。飞机已经进入西藏昌都上空,我此时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父亲在世时常对我们说,他这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人生抉择是随十八军进藏。在父亲的记忆中,参加过大小战役无数,最刻骨铭心的就是昌都战役。在昌都战役中,父亲作为机要人员随十八军北线右路军历时14天,经历各种极端天气,遭遇到各种恶劣地质环境,横跨川青藏,日夜兼程,千里大迂回,围追堵截企图从昌都向拉萨方向逃窜的藏军。他和战友们经受住了常人难以遇到的考验,真正体验了生命可贵、生命价值和生命极限。

  他们从无怨言,从不叫苦叫累,表现出了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表现出对党无限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贞执着。他说他们所吃的那点苦与为了解放昌都而牺牲、长眠在雪域高原的那些英烈们相比,微不足道,正是那些英烈们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和参战部队将士的老西藏精神激励着他们坚守着那份光荣而艰巨的机要工作,浇灌着、滋润着、养育着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鲜艳绽放。


图为作者抵达昌都后留影 作者供图

  时间过得飞快,大约9:30,随着机上播音员通知飞机马上到达,我的思绪戛然而止,回到了现实中。不知不觉飞机缓缓地滑向机场跑道,平稳地停在停机坪。舱门打开,高原清新的空气从有点阴沉的湛蓝天空扑面而来。我现在终于踏上了雪域高原西藏的土地,这就是我梦中的西藏昌都——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三河一江(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地区,自古就是藏东重镇,也是茶马古道要地,被称为藏东明珠。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机场大厅,看见对面不远处昌都军分区的工作人员,身后竖立着一条横幅写着:“热烈欢迎昌都战役老前辈后代”,场面热烈而隆重。

  在机场休息室,已经有多位参会嘉宾到达:开国中将、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长子、林芝军分区原大校副司令员谭戎生,西藏军区原司令员郄晋武之女郄革红,西藏自治区党委原第一书记阴法唐之女阴建白,开国大校、西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苗丕一之子苗昌荣,原青海骑兵支队参谋长郭守荣孙女等等。工作人员询问我身体怎么样,我倒是没有任何高原反应。不一会儿,开国中将,原十八军军长、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国华之子张小军也走了进来。大家亲切而热烈地交谈着,等待再次启程前往126公里之外的昌都市区。

  10点半左右,我们分乘两辆接待大巴车出发了。道路环绕在半山腰,犹如一条土黄的丝带,弯弯曲曲向前延伸、逶迤、飘荡,不时有拐弯处,狭长的山谷下就是澜沧江大峡谷,感觉车在峡谷上行驶,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所以司机驾驶得格外小心,车行驶得不怎么快。行驶到开阔处,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这就是著名的怒江72拐。

  一路上,我们一边饶有兴趣地倾听工作人员讲解昌都的人文地理概况、历史、宗教,以及它的前世今生,一边透过车窗欣赏邦达至昌都之间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时而舒缓、时而奔腾激流的大峡谷间举世闻名的澜沧江,还有辽阔的邦达草原上悠闲自在吃草的牦牛。途中十字路口有一个小镇,山坡上坐落着错落有致的一幢幢漂亮的藏式楼房。路边右手有道路指示牌,上写“察雅”。

  一路欢声笑语,浸润着昌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织着富有神奇色彩的人文地理知识,观赏着沿途壮美如画的山川河流,体验着有惊无险的短暂旅途。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昌都市卡若区。

  下午我休息了一会儿,但由于太兴奋了,也没有任何高原反应,我急不可耐地想上大街一探究竟,感受一下我父母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这座藏东重镇。


图为昌都解放纪念碑 作者供图

  住地街对面就是昌都解放纪念碑广场,是市民们集会、跳锅庄舞的地方,广场另一侧是市人大政协和党政办公大楼。我在昌都解放纪念碑前行三鞠躬礼,以表达对解放昌都的人民英雄和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之情。然后,乘出租车前往离市区不远的强巴林寺,穿过茶马广场,上了很长的一段斜坡,看到强巴林寺就在前面矗立着。寺庙两侧全是小店铺,还有许多地摊儿,主要是卖水果、蔬菜和当地民俗工艺品。

  走进强巴林寺,一下子就被它的宏大布局、众多殿堂、精美壁画而震撼。请教一位当地群众,他欣然给我讲解:强巴林寺,又名“昌都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被誉为“藏东第一禅林”。该寺由宗咯巴的弟子喜绕松布于公元1444年创建,寺内主佛为强巴佛,因此得名强巴林寺。

  在参观强巴林寺时候,接到通知:西藏电视台驻昌都记者站要采访,请马上回酒店大厅集合,我随即顺着原路步行往回。

  两河一江自北向南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孕育着昌都这座美丽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昌都市区依山而筑,靠山而居,傍水而生,傍水而灵。有数座新旧大桥横跨两岸把三块区域有机地连接起来。

  曾听父母讲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们初到昌都,这座茶马古道重镇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像强巴林寺、昌都总管府(解放后,昌都解放委员会进驻作为办公场所,后来又不断拆迁新建),以及土司、头人的府邸那样的建筑不多。城区面积不是很大,可以说是很小,沿澜沧江南北一条街道破败不堪、雨雪天泥泞难走、刮风时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路旁有几家杂货店,但也不是穷人光顾的地方。房屋破旧、低矮、潮湿、阴暗,还不如农奴主的牛羊圈。经济发展非常滞后,教育、医疗、卫生、工业更无从谈起。

  74年后,沿着父辈的足迹,重走川藏路,我亲眼所见、所感、所悟,得出的结论是沧海桑田,昌都简直就是换了人间:融合了现代气息和民族传统元素的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干净整洁,品牌店铺商品在昌都随处可见,交通四通八达,通讯手段日新月异,政府的公共服务情暖每一家。高大宽敞的房子,行人脸上洋溢着快乐、满足、幸福的笑容。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巨变,都是源于党的富民政策好,是民族大团结结出的丰硕成果。

  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动情地谈道,怀揣沉甸甸的邀请函,抚今追昔,我倍感荣幸,深受鼓舞。我心里默默下定决心:参加此次光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但要深切缅怀为解放昌都而牺牲的烈士们的光辉业绩,赞美为昌都建设、发展、繁荣而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建设者们,讴歌昌都74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成就,祝福昌都日新月异、欣欣向荣,明天更美好,而且要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讲好红色故事为己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谱写昌都、乃至西藏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大团结新篇章。(中国西藏网 文/于雁军)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