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向春天,西藏少年】大学之大,激发青春回响

发布时间: 2025-02-17 19:15: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2月7日至2月19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噶尔、普兰、日土和札达4个边境县的26名初中生在5名老师带领下,赴京开展“边疆启程,京华筑梦”主题研学活动。看升旗,登长城,访高校,这是一次梦想启程之旅,是祖国与少年的双向奔赴!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191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李大钊发表文章《青春》,歌颂青春力量乃民族之复兴之基本。巍巍上庠,国运所系,百年北大,历久弥新。北京大学这所历经风霜的国之大学堂,已成为中华千万学子的精神殿堂和民族复兴之力量源泉。 

  青春的种子无所不在。2月13日,北大迎来了一群远方的小客人:来自祖国边陲、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边境县的26名初中少年。作为“边疆启程,京华筑梦”研学团的成员,他们跨越山河,来到心中的最高学府。 

  还未开学,燕园里难得有几分静谧。未名湖中,冰凌将消未消、泛起金光,与辽代密檐砖塔形制的博雅塔、藏书733万册的图书馆,构成了“一塔湖图”的美景。 


图为2025213日,来自西藏阿里地区边境县的31名师生在北京大学参观 摄影陈卫国 

  “这里典雅的建筑和优美的风景令我沉醉,师哥师姐们一定付出了很多辛苦,我也要加倍努力了!”日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七年级学生旺旦拉姆虽稚气未脱,也有自己的小小理想。 

  校史馆里,西藏的少年们第一次系统了解了这所著名学府的历史沿革,近距离看到了报纸、刊物、老照片、珍贵实物、声像资料等承载北大百年记忆的馆藏。 

  “北大有过这么多名字啊”“毛主席也在北大工作过吗”“原来北大是近代大学男女同校的开始”……北京大学在同学的心中慢慢丰满、逐渐立体,更加闪亮。 


图为2025年2月13日,来自西藏阿里地区边境县的31名师生在北京大学校史馆内体验互动项目 摄影:赵钊 

  作为我国两所顶级高校,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相距不远。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日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扎西措姆在车辆驶入清华大学时,一字一句地读着门口的校训。始建于1911年、前身为清华学堂的清华大学是同学们同样憧憬的梦中情校。与古色古香、温文尔雅的北大相比,清华大学气质更偏工整利落、刚劲严谨,有人评价其“基于庚子赔款与预备留美的校史,使清华学比其他高校更有为国请命的士大夫情结”。 

  西藏少年们清华之行的第一站是校史馆和新清华学堂。校史馆展区面积3000平方米,共分三层,一层为共享大厅、序言厅、多媒体演示厅以及1000平方米的“百年清华”展览大厅,也是这次研学团参观的主要区域。同学们在这里了解了清华大学如何建校、前身清华学堂和清华学校作为留美预备校的原因,以及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发展至今的百年历程。校史馆还展出了很多大师的珍贵史料,包括曹禺、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等大师的学籍卡、成绩单、答题卷、实验报告、教材等。这些只在课本中出现的名字在这里变得年轻。少年们相视一笑,原来大师、科学家也须刻苦努力,也要写卷子、做实验,也会为成绩而苦恼。但他们在清华成长成熟,最终成为国之栋梁的事迹,又激励着少年们不断向上,探索新天地。 


图为2025年2月13日,来自西藏阿里地区边境县的31名师生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合影留念 摄影:陈卫国 

  日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石确平措和元旦诺布有着相同的愿望:“清华好大好美啊,我想当这的学生!” 

  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校“双子星”,不断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大助力赋能。“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如此评道。大学之大,还在于其历史、在于其学子,在于其典范之力量、在于其希望之光芒。短短一天的访学活动时间有限,也许西藏的孩子们还未能完全理解北大清华的全部内涵,但种子已埋下,只待未来,青春力量迸发!(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钊 陈卫国 苏洋 桑吉)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