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刚刚结束,但对西藏60年发展奇迹的探索仍在继续。继9月上旬跟随采访团到那曲市西部四县领略羌塘魅力后,记者又来到阿里地区,深入产业园区、社区村居、固边兴边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看大美风景,寻人文故事。
如果说那曲的路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在阿里,路上的风景——山,成了行程的主角。
从普兰到札达,我们走的是国道564和叶孜线,这段路程基本上是在高山峡谷中穿梭。从低谷到山腰,再盘山而上到山顶,一路弯转到头晕,眼睛却很享受,开阔的山间平地,蜿蜒的河流,远处隐约可见的嶙峋雪顶,无不让人惊叹。但最美的,还是道路两侧绵延的山。
山势如兽。当车开在山脚下时,两侧山势如虹,狭窄的路段尤其有压迫感。山上植被不多,大部分呈黄褐色,从下向上望去,仿佛在看一只远古巨兽。山脊是凸起的兽脊,山势缓处并排的土梁又像兽匍匐的利爪。车辆行驶在侧仿佛都要慢一些静一些,以免吵醒沉睡万年的野性。“大山,地之体,犹人有骨节”,阿里的山便是如此这般蕴含着磅礴生命力量。
图为阿里普兰到札达沿途形如兽爪的群山 摄影:赵钊
山色多姿。如果说山的形态架构了其劲骨强脊的力量感,那么山之色则渲染出其多姿秀丽的一面。虽说大部分山体是从浅黄至绿褐的过渡,但也许是特殊的植被覆盖或矿物质沉淀,有些山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多色堆叠,甚至还有些看起来接近蓝色或紫色。还有一部分山体低处有河水滋润,低矮灌木类多些,一丛接一丛,远看去仿佛山长出了“胡子”。
图为阿里普兰到札达沿途,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异常瑰丽 摄影:赵钊
图为阿里普兰到札达沿途,有些山上覆盖有低矮植被,仿若山长出“胡子” 摄影:赵钊
山路多弯。这样地广人稀的山川间,基建狂魔早就把路铺好了,成为人们自由穿梭交流的纽带。翻山的路多弯,且多急弯,司机师傅把车开得角度极大,乘客东倒西歪,体会了一把“身不由己”“云霄飞车”。路也不宽,对向开两辆车在直道处勉勉强强。但转弯的地方,或者碰上大货车、大巴士这种“大家伙”,一方就会自动先靠路边停靠,确保行驶安全。但这山间的路上承载着的,有阿里人盘中的一日三餐四季冷暖,有八方来客对大美阿里的赞美诗篇,也有远方游子离开阿妈时的离愁别绪。山路多弯,却挡不住在高原上奔跑的车。
图为阿里高山峡谷中的公路是重要的运输线 摄影:赵钊
在“万山之祖”阿里看山,山看不尽,人欣欣然。(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