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天路”见证四川阿坝村民生活变迁:“原先走两天,如今一小时”

发布时间:2020-06-16 11:16: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原先去南木达卖牦牛,要骑马赶着牛群走山路。30多公里,走两天,夜里还担心牦牛走丢。如今路通了,牧场到镇上只需一个多小时!”吾克基村村民格波望着面前的“尚蓝天路”,眼神里满是欢喜。“虫草、贝母、牛奶,都好卖了!”

  村民口中的“尚蓝天路”,是一条连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上杜柯乡和南达木镇,途经吾克基村、阿斯玛村、三郎村的乡道。这条海拔3000米以上、总长近40公里的水泥公路,划破长满青草的山脊,奋力向远方延伸。


航拍“尚蓝天路”。安源 摄

  赶路时间“跳水般”缩短,是村民们对“尚蓝天路”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但这还不足以概括天路的全部价值。“以前牦牛拉到镇上卖,就是一口价。”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何东明回忆,曾经牧民担心来回奔波,在市场上不敢还价,养了三年的牦牛“一口价”就脱手了。如今,天路让村民在牦牛价格上拥有了“议价权”:一头牦牛的售价相比以前提高了近一倍,达到八九千元(人民币,下同)。而且,村民不必每次都把牦牛运到镇上,一些企业会主动上门收购。

  除了牦牛生意好转,“尚蓝天路”还激活了周边村子牦牛奶、虫草、贝母等土特产的销售。“没路的时候,牦牛肉、牦牛奶几乎卖不出去。”格波说,由于缺乏保鲜措施,费力背到镇上的土特产早在途中就已变质。2018年5月“尚蓝天路”正式通车后,格波隔三差五就开着家里的面包车,把新鲜贝母运到几十公里外镇上的农贸市场。仅是贝母,每年就为格波家带来近6万元的收入。


“尚蓝天路”旁的自然风光。安源 摄

  在“尚蓝天路”海拔4200余米的最高处,当地人专门修建了一处可容纳近百人的观景台。从这里纵目远眺,几十公里外的群山与天空连成一片。天路修通后,每逢7月、8月阿坝旅游旺季,南来北往的汽车往来不断,附近村民对此喜闻乐见。“旅游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游客会到家里品尝农家饭,也会购买村民自家制作的牦牛肉和酥油。”吾克基村村民让尕表示,这些纯天然、货真价实的食材还赢来不少回头客。

  “看到牦牛肉、牦牛奶一车车‘走’出大山,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壤塘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任永东全程参与了“尚蓝天路”施工。他说,铺水泥路面前,施工队特意垫了一层碎石。如果没有这道工序,水泥路面极易因昼夜巨大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而出现裂痕。“先修出一条质量过关的路,村民才能过上质量过关的生活。”

  2009年以来,中国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壤塘县,部省累计投入资金16.2亿元,共实施交通项目127个。截至2020年6月,壤塘县公路实际通车总里程811.1公里,并分别于2016年、2019年实现100%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

  从村民出行的方式,到土特产外销的门路,再到游客压出的车胎痕……“尚蓝天路”正悄然改变着沿途村民的生活,而它所带来的变迁才刚刚开始。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四川阿坝儿女奔康路,宽了!

    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援藏干部,不只是白洛家,走进阿坝,房顶上挂着的国旗随处可见。今年2月,阿坝州13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