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娃”拉毛加致富记
拉毛加一家已经在县城安家4年。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偶尔他还会自嘲:“我就是一个放羊娃!”但是,在朋友们看来,他这是在炫耀。
今年34岁的拉毛加,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智后茂村2社的牧民。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直到两个孩子出生,他都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一家会离开草原。
2016年底,当他们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山上的草原搬到县城居住时,他既高兴又有些不踏实。
“自己只花了1万元,就搬进县城,住上了楼房,当然高兴!但是,离开草原,没有了牛羊,一家人的生计靠什么呢?仅靠草原管护员公益岗位和草原补奖收入,怎么能致富呢?一想到这些,心里就直打鼓。”拉毛加说。
拉毛加的担心和不安没有持续多久。2017年初,听到当地政府针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的消息,他毫不犹豫报了名。
拉毛加选择的培训项目是房屋装修,但是,这对一个之前只会放牧的牧民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刚开始,连最基本的装修材料都认不全,更不要说看图纸了。”拉毛加告诉记者,接受培训之初,自己有过畏难的念头,但好在坚持下来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装修技能培训班结业后,拉毛加去一家装修公司打工,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不仅熟练掌握了装修常识,还摸索出一些当地装修市场、管理方面的门道。
2018年,拉毛加注册成立的河南县俺达汗装饰有限公司开门营业,当年就净挣了4万元。
“公司开张以来,活没断过,现在在县城已经有了一点知名度。”拉毛加自豪地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我的装修公司聘用了8个人,其中6个人还是大学生。
看着丈夫一步步从“放羊娃”变成了小老板,拉毛加的妻子万玛卡卓坐不住了:两个孩子都上了县上的寄宿制学校,一周回来一次,自己平常在家也没有多少家务可做,能不能也参加培训班找点活干呢?
这么一琢磨,2019年,万玛卡卓也参加了针对易地搬迁贫困户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并顺利拿到了驾驶证。
“拿到驾照之后,帮别人开了一段时间的出租车。今年5月份,利用扶贫贷款自己买了一辆。”万玛卡卓笑着对记者说,这几个月跑下来,除掉所有费用,平均每天能挣200元。
河南县扶贫开发局干部吉先介绍,2016年以来,这个县共举办面向贫困群众的短期技能培训班43期,涉及培训项目11项,累计培训和转移就业近3000人次,其中,像拉毛加这样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已经有39人。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通过培训让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和创业,进而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才能有效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吉先说。
如今,从事装修的拉毛加把自己的家也布置得有模有样,既充满了现代气息,又不乏民族文化元素。不过,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贴满墙的两个孩子的奖状。其间,还有一张脱贫光荣户荣誉证书。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甘达村致富经:心里有本账 眼里有亮光
随着生态养殖合作社、牧家乐、糌粑工厂等项目陆续投入运营,2017年甘达村实现整体脱贫。甘达村超市在玉树打出了响亮的品牌,还引来了不少外州县的团队前来“取经”。[详细] -
针尖对麦芒——青稞与青绣共绘致富蓝图
青稞与青绣,两个在高原上传承了千百年的物种,一个饱含高原味道,一个纂绣出青海特有的文化符号。[详细] -
破解青海“拉格日模式”的致富密码
2018年,拉格日村实现整村脱贫。 如今,“拉格日模式”已成为青南牧区扶贫产业的新路径,成为推动畜牧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强劲动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