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伤痕”已抹平 地灾防控插上“科技翅膀”
碧蓝的海子如明镜般镶嵌在大地上,不时有鸟类掠过水面,荡起一片涟漪。11月寒冷的天气并未打消四方游客的热情,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的九寨沟景区内,一辆接着一辆观光车载着游客穿梭在各个景点,人们带着笑容用相机定格美丽风景。
九寨沟景区游人如织。岳依桐 摄
2017年8月8日,一场7.0级地震袭击了九寨沟县。同年11月8日,九寨沟灾后重建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9月27日,九寨沟景区试开园,再度迎客。8日,中新社记者于九寨沟灾后重建三周年之际探访了这个闻名世界的景区,发现地震造成的“伤痕”早已抹平,而完善的地灾防控系统也插上了“科技翅膀”。
游客在诺日朗瀑布前拍照。岳依桐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诺日朗瀑布和火花海早已恢复昔日风采。滔滔水流从曾一度断流的诺日朗瀑布顶端飞泻而下,溅起的水雾弥漫在空中;阳光斜射在曾发生钙华堤溃堤的火花海湖面,波光粼粼似火花闪烁。九寨沟管理局高级工程师肖维阳说,经过3年灾后恢复,这两处核心景点已经“康复”。
与此同时,雷达液位计、测斜仪、渗压仪、多点位移计等科学设备正在每一个景点全年无休地进行监测。“相关数据实时传回后台,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我们就立即采取相关措施。”肖维阳表示。
游客在九寨沟景区内自拍。岳依桐 摄
今年以来,九寨沟景区已经迎来约135万名游客。为避免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给景点、游客、居民造成安全隐患,九寨沟景区还构建起了“人防”“技防”为一体的地灾综合防治体系。随处可见的视频监控设施全天候、全方位采集信息,带着红色袖标的护林防灾员在景区内不断巡逻。
“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地灾防控效率。”九寨沟管理局规划建设处高级工程师蹇代君介绍,2018年以来,九寨沟管理局对景区的地灾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针对167处隐患点开展技术防治监测,还对灾害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假如有大暴雨等情况发生,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会及时发出预警。”
九寨沟景区五花海片区站长屈永平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绕着片区巡逻。“是否有山体滑坡、泥石流、山火等情况发生,是巡逻时观察的重点。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就立即上报,方便景区启动应急处理机制。”
火花海已经“康复”。岳依桐 摄
屈永平告诉记者,除了专职护林防灾员以外,景区内的每一位居民和每一户商家都主动肩负起了防灾监测的责任,群测群防的“人防”体系已经完善。“因为九寨沟是我们的家,保护好这片土地是每个人的义务和愿望。”
“看这里,‘茄子’!”专程到九寨沟度蜜月的广州游客徐源与新婚妻子在五花海前兴奋留影,“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憋了很久才出来旅游,九寨沟让我们非常惊喜。”徐源笑道,景区风景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完全看不出曾经发生过大地震。“希望大家共同保护自然景观,让它永远美丽下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