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气象监测体系基本建立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气象观测站。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供图
4月22日,青海省气象局、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连续第四年联合发布《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气象公报(2020年)》(以下简称“公报”),标志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气象监测体系已基本建立。
据悉,今年的《公报》涉及生态气候条件、植被生态质量、积雪、冰川等方面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新增了对园区水源涵养量、冻土冻结期的评估内容。
《公报》显示:2020年园区水源涵养量大部介于0~65mm之间,较2019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冻土冻结期评估方面:1961年以来,祁连山站冻土层开始冻结日期呈推迟趋势,完全融化日期呈提前趋势,冻土层的冻结期呈缩短趋势,平均每10年缩短10.4天。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草地生育期持平或略偏短、草地长势年景评价为“平年”,植被生态质量基本持平;积雪面积增加、积雪日数增多、水源涵养量整体偏多;最大冻土深度变薄、冻土冻结期缩短、土壤水分略偏少。
据介绍,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监测评估体系是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监测体系架构已基本形成,科研设施设备日益完善,科研项目布局更加系统科学全面。气象监测体系作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监测体系的重要一环,多年来,青海省气象部门依托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青海省生态气象中心等科研平台,重点开展高原气候变化、植被生态质量等生态要素监测评估工作,今年年底将全面建成3个综合观测站、7个基本观测站,气象监测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下一步,青海将围绕国家公园主要生态系统和核心保护区,重点补充冻土、气象、草地等监测要素,制定生态环境监测评估评价标准规范,加快完善国家公园生态气象标准体系,强化生态气象公报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更好履行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有效推动气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工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气象站建成运行
记者28日从青海省气象局获悉,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寒湿地生态气象野外试验站日前通过专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详细] -
坚守在黄河源头汛情现场的气象人
根据防汛需要,祁绪龙第一时间赶赴玛沁县拉加镇玛尔挡水电站开展实地气象监测工作,搜集当地最新气象信息,为各级防汛指挥部提供气象决策信息。[详细] -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将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生态气象监测
周秉荣介绍,自1961年以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区域气候与历史平均相比,偏暖偏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