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绿水青山绕古城 一江清水向东流
在北川河上建成的北川河湿地公园。祁国彪 摄
作为黄河在省内最大的一级支流,湟水河是青海的母亲河,在青海境内流域约330公里,由于流域内人口相对密集,工农业生产布局集中,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超过60%,曾经很长一段时期,水环境质量总体呈中度或重度污染。于是,省市两级政府决定下大力气整治湟水河及沿岸生态。
西宁市扎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青海提出的“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守护好中华水塔”的重大要求,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和举措,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攻坚克难、多措并举推进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如今湟水河流域生态明显好转,发挥了省会城市的引领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廊道修复与休闲共存
4月的西宁春意盎然。4月5日,在经历雨水的冲刷后,天空呈现了久违的“西宁蓝”,北川河湿地公园在此映衬下更加美丽、惬意,这里水系蜿蜒曲折、碧波荡漾,两岸绿草茵茵、鸟语花香,河面上水鸟时而在空中滑翔,时而在水面上悠闲休憩,市民们在湖光山色间流连忘返,有人不时举起手机拍照。
“西宁的生态好了,珍稀禽鸟都回来啦!”与家人一同前来散心的市民沈梅花说道:“作为土生土长的西宁人,近几年我们看着湟水河水质一点点变好,心里格外骄傲。”
谁能想到,十多年前由于受周边工业、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影响,北川河浑浊不堪甚至濒临断流。
北川河是湟水河的重要支流,也是湟水河生态和水质变化的缩影。2016年,西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重大要求,启动了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北川河综合治理项目,通过水体净化和保持、景观工程实施等项目。今天,一条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旅游景区、文化展示、自然生态环境功能恢复等为一体的绿色景观生态廊道已具规模。
西宁市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生态科副科长徐玲说,北川河湿地公园水体采取多级蓄水和沉沙工程,行人步道采用先进的渗水材料,河流沿线建设了全部雨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最大程度减少对北川河水的污染。作为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北川河湿地公园不仅改善了湟水河水质,还优化了生态环境,斑头雁、渔鸥、白鹭、赤麻鸭等珍稀鸟类纷纷在这里“定居”,也成为许多候鸟迁徙时的重要栖息地。
湟水河岸治理与建设同行
不只北川河,西郊河、南川河等的滔滔河水也都注入湟水河从西宁城区奔流而过。“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2015年至2020年,西宁市争取中央、湟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1.5亿元,先后实施北川河、南川河等重要河段和重点支流的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加速打造湟水河生态活力轴,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永续发展良性互动,展开了“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生态画卷。
东起宁湖湿地公园,西至湟水湿地公园,湟水河滨水绿道沿湟水河将城市公园、居住区、商业区等通过绿廊串联起来。
在宁湖湿地公园的湟水河河面上,数十只渔鸥嬉戏,叫不出名的水鸟有许多种,它们或仰头鸣叫,或低头戏水。最近,这里成了摄影爱好者常去的地方。摄影爱好者崔振林说,他每年都来宁湖公园拍照,相比前几年,这里的水鸟多了很多,除了渔鸥,还有绿头鸭、白骨顶鸡、凤头 等珍禽。
“宁湖湿地紧挨湟水河,在湿地种植芦苇、香蒲等根系发达的植物,除了有环保和观赏价值,还为鸟类栖息提供了难得的环境。”徐玲说,许多水鸟愿意到宁湖湿地生活,这与宁湖湿地良好的水质有很大关系。宁湖湿地是青海省湟水河治污的亮点工程,这片人工湿地不仅是市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发挥了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生态功能。宁湖湿地的用水通过管道从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引出后,先进入潜流湿地利用和净化,后又通过表流湿地汇入湟水河。自然潜流的水,从地下渗出后,经过地面植物吸收,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目前,西宁湟水湿地公园已建成海湖湿地、北川湿地、宁湖湿地三大核心区。“十三五”期间,西宁市落实“水十条”制定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经过多年水污染防治攻坚,西宁市地表水断面水质改善显著,2017年湟水河干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2018年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质优良率为87.5%;2019年,西宁市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2020年在保持以往水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小峡桥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V类标准。今年1至2月,西宁城市水质综合指数较2020年同期提升9.5%,水质指数在全国参与排名的333个地级市排名第152位,较去年同期提高30位。
“目前,湟水河治理在由单一治理向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综合治理转变。”徐玲说,将河道治理、片区开发、截污纳管、河岸绿化及景观功能提升等项目统筹整合、打包实施,目前已治理河道137公里;建成508.7公顷的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一批集生态防护、休闲绿地等为一体的城市特色滨水空间和活力岸线。
通过河道底质改良、微生物净化、水生植物配置、湿地绿化提升等措施,湟水河日渐清澈。加快推进“湟水河生态活力轴”和园博园、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元堡子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湟水河流域功能品质也不断优化提升。
西宁市扎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要求,坚持综合治理、系统谋划,将以湟水河干流和北川河、南川河等6条支流为统领,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角度系统分析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成因,谋划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研究提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全面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建立问题清单,精准有效补齐排水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构建完善湟水河流域全面系统治理。
综合规划产业与环保双赢
亭台、曲径、水域……一幅自然的生态景观,扮靓了原本为臭水沟的南川河。河滨绿道串联了莲湖公园、塔尔寺、沿线公园、居住区、商业区等,将自然环境及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从莲花湖到湟水湿地公园,从老爷山到体育公园,悠悠绿道见证了绿色西宁的蜕变,也将见证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新征程。
在实践中,西宁市坚定不移地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立足公园城市建设,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全面开展了“幸福西宁·花园城市”绿化美化彩化行动。
合理规划布局城镇空间,加快建设花儿、果蔬、森林康养等特色小镇,打造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风情、民族特点的特色小镇和美丽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用产业带动经济,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方法路径,发挥高原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生态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湟中核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绿色西宁的发展活力正在持续释放。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谆谆嘱托,西宁市将继续以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工作主线,聚焦绿色发展目标,着力塑造湟水风韵,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水面丰富、水体灵动、水质自净的生态水系新格局。
青山绿水见证,西宁人不懈地努力着,并且还将继续努力打造具有公园城市形态、美丽城市风范、幸福城市品质的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如今,湟水河沿岸已成为一幅亮丽的山水城市景观图,我们坚信更多的生态福利将惠及沿岸百姓。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筑起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屏障
“十三五”期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大幅提高,1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较考核基准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湟水河出省断面Ⅲ类水质占比不断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 [详细] -
青海玉树:牢记殷殷嘱托守护“中华水塔”
三江源18个核心保护区中,有10个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巍巍的苍莽雪山间,保护区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占玉树州总面积的41%,占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2%,玉树生态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