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大草原上的归来者

发布时间:2021-07-13 11:19:00来源: 四川日报


修复前 若尔盖湿地2号小型拦水坝施工前。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修复后 2号小型拦水坝施工后。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7月6日中午,辽阔的若尔盖大草原上,微风轻拂。平坝中,红砖垒砌的小平房里,锅碗瓢盆摩擦的声音此起彼伏。

  “快点搬咯!”旦珍泽让一家,正忙着打包行李。天气越来越热,他们这两天要把100多只牦牛和绵羊赶上山,并在山上扎起帐篷,享受近两个月的清凉放牧。他们世代居住的这个地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麦溪乡俄藏村,祖祖辈辈依靠放牧为生。

  “过去那片山上没有水和草。”指着目的地,旦珍泽让的父亲卓玛泽郎感叹,几年前,曾因牧场湿地退化,父子俩不得不远走他乡,辗转全国各地打工谋生。如今湿地修复归来,家乡放牧活动又忙起来,他俩就是几天前赶回来的。

  一个小家庭的变迁,浓缩并见证了整个若尔盖大草原湿地的日渐重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

  为大规模开垦牧场,人们挖沟渠将湿地中的水排出来

  “很小的时候,就听村里的老辈子讲过红军在若尔盖过草地的故事。”20岁出头的旦珍泽让,使劲地挽起裤腿,比划着说,红军战士踏进沼泽,腿陷到了膝盖。大家手挽着手,艰难前行。

  这样的场景,屡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像电视里那么多水的沼泽,已经很难找到了。”卓玛泽郎摆摆手说。

  指着墙角一把锄头,50多岁的卓玛泽郎,讲述了他小时候的见闻。

  上世纪70年代左右,当地为了谋生和发展,大规模开垦湿地放牧。然而,湿地水多、泥稀,牦牛、绵羊一进去脚就被陷住了。于是,拖拉机、锄头齐上阵,开辟道道沟渠,将湿地中的水排出来,以便牲畜进入吃草。

  “那时候一心为了吃饱,所有人挖沟的积极性很高,我家锄头都挖断了几把。”卓玛泽郎说。

  湿地变草地,加之当时草场未分到户,村民们无序、过载放牧,加速了湿地退化。

  “更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省林草局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顾海军说,近年若尔盖湿地蒸发量持续大于降水量,导致湿地涵水变浅,甚至土壤裸露,出现黑土滩。

  湿地退化,直接影响当地村民生存。俄藏村共有90余户450余人,基本都靠放牧为生。到2012年左右,全村11万亩草场中1.5万亩无法放牧,村民不得不去外面承包草场。

  “别人家的草场湿地也在退化,给钱也很难承包到。”2018年,刚成年的旦珍泽让与父亲打点行李,辗转全国各地打工求生,每人每月工资不过4000元。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修建新的拦水坝蓄水,恢复湿地区域植被6400公顷

  7月初的若尔盖,白天气温十来度,正处于旅游旺季。

  从县城出发,沿213国道向西北行进,穿越热尔大草原、花湖生态旅游区,宽阔平坦的公路上,牧民们赶着牦牛、绵羊,悠然游荡,飞鸟成群结队地从挡风玻璃前划过。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私家车走走停停,拍照打卡。

  公路两旁,青草织就的绿色地毯不断铺展,望不到边,不时还能见到一个个水凼、沼泽或湖泊。这样的景象,与2019 开始进场施工的若尔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密不可分。措施之一,就是将之前开挖的排水渠填上,同时修建新的拦水坝蓄水。去年7月通过验收的这项工程,总投资8880万元,累计填堵排水沟35公里,恢复湿地水位6处,恢复湿地区域植被 6400 公顷,设置围栏 78 公里。

  跨越齐膝盖高的铁丝围栏,记者走进工程实施区域,只见周围一片绿色海洋,披碱草、老芒麦、燕麦等长得又深又密,三五步之内可见一个个水凼。“过去这些地方都是裸露的黑土滩,下点雨水很快就干了。”附近村民说。

  再往里走,见到一处长100多米的“T”字形1号拦水坝,水流不断从坝上漫过,流向下游各处。

  若尔盖县林草局生态修复股副股长刘海金介绍,过去这里是自然河道,雨水下来后,水面不过两三米宽,现在有几十米宽,将冬季枯水期水面高度至少提升了10厘米。该项工程已在麦溪乡、红星镇修建微型拦水坝152座。

  记者看到,1号拦水坝上覆盖了近30厘米的泥土和牛羊粪,播撒了草种,青草已经根深蒂固。工程还设置了3年管护期,今年4月进行了补种。

  顾海军说,湿地修复的思路,是工程措施(修拦水坝)和生物措施(种草)相结合,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抚育为辅。

  近年来,若尔盖采取治沙还湿、种草还湿、灭鼠还湿、填沟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助试点、湿地生态资源管护等方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仅若尔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就累计修复湿地9.6万亩。

  “现在草原湿地恢复了,放养的牛羊又多了。我们这次要在家待一段时间,忙过这一阵子才出去。”抿着马奶酒,卓玛泽郎指了指邻居,“那几家人也是前几天回来的。”

  黑颈鹤频繁活动的花湖

  从2009年时的200多公顷,扩大到现在的600多公顷

  当年随湿地而“退”的,不仅有当地牧民,还有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植物。随湿地归来的,也不止牧民。

  这几天,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领着科研团队,进入花湖跟踪调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作为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近年来,飞抵若尔盖湿地繁衍生息的黑颈鹤不断增多,已达1000多只。

  在它们频繁活动的花湖,面积从2009年的200多公顷,扩大到现在的600多公顷。保护区外曾经干枯的湖泊沼泽,如今又有水了。

  多年未见的大天鹅,再次出现在俄藏村这片修复后的湿地。就连之前从未记录到的羚牛,最近也在若尔盖现身。

  湿地恢复,离不开长效的管护。查看是否有乱搭乱建、破坏湿地草场等行为,为科研人员带路……7月4日,红星镇河它村湿地生态管护员阿泽,又忙碌了一天。

  为凝聚力量,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聘请当地干部群众作为巡护员、湿地生态管护员,全覆盖对湿地资源进行管护。

  从2015年起,保护区利用相关项目资金,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就是根据不同的湿地退化情况,采取禁牧、限牧、草畜平衡等方式,分别给予相应生态效益补偿,引导牧民科学有序保护湿地。”索郎夺尔基说。

  对当地人而言,湿地是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若尔盖的农牧民开始发展旅游、运输、建筑等多种产业。仅2016年至2019年,若尔盖累计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约60亿元。

  绿色生态发展的观念,已在当地深入人心。在麦溪乡,当地村民自发成立湿地保护协会,组织志愿者沿河道、湿地清理垃圾,宣传湿地修复,开展动物保护和垃圾清理。

  “草原、湿地是我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财产,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主动加入湿地保护协会的卓玛泽郎认识清晰。

  新闻播报:川甘携手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

  为全面推动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筑牢黄河上游蓄水池,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专班已搭建,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积极推进中。

  7月12日,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省林草局日前组织召开了《拟建若尔盖国家公园科学考察与符合性认定报告》《若尔盖国家公园设立方案》《若尔盖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估报告》(即“一方案两报告”)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会透露,为充分考虑与甘肃省有效衔接,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边界范围在初期方案的基础上,新增黄河干流右岸阿坝县求吉玛、若尔盖县麦溪-辖曼部分区域,调减松潘县尕力台区域,并调整优化了相关方案、报告。

  在听取技术单位汇报后,专家组一致认为“一方案两报告”较前期报告编制依据充分,项目性质定位准确,规划策略合理。专家组建议,在下一步的总体规划布局中更加突出生态、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力争将其打造成黄河上游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若尔盖国家公园将由川甘携手共建,坚持“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此前,相关单位已完成对若尔盖湿地土壤、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科学考察和研究论证。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将加大对若尔盖湿地的保护力度,进而加大对当地科研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引入更多人才、项目、资金。

  “我们将以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为契机,打造全球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及黄河上游水源涵养中心区,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打造‘最美高原沼泽湿地’新名片。”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何要建国家公园

  作为全国三大湿地之一的若尔盖湿地,湿地面积55万余公顷,涵盖若尔盖、红原、阿坝县大部分和松潘县北部区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是黄河流经四川的主要干流地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水总量近100亿立方米,为黄河上游提供30%水量。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湿地总面积170余万公顷,以若尔盖湿地最大。黄河流经此地,丰水季节径流量增加29%,枯水季节径流量增加40%。

  这里蕴藏着70亿立方米的高原泥炭,为全国之最,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是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繁殖地和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路线的关键节点和中转站,每年有近10万只候鸟迁徙、停歇和繁殖。它还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核心区域,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极高。

  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标国家公园建立标准,目前若尔盖湿地在管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政策保障上还有弱项。比如:管理上,由于多部门、分散化管理,未形成全面保护、系统保护的体制机制;治理上,仍以点线状修复为主,缺乏“山水林湖草”综合的、系统的治理规划;政策上,生态保护资金以中央、省级财政补助为主,多元化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专班看来,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有助于理顺现有的保护和管理体系,将重要的湿地-草原复合生态系统和高寒泥炭沼泽完整地、原真地保护好,以满足黑颈鹤等珍稀物种种群不断壮大的需求;既保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又促进高原牧区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我们的科研工作,主要是配合外面的科研院所来做。”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说,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将会加大对若尔盖湿地的保护力度,进而加大对当地科研等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引入更多人才、项目、资金。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