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高原璀璨明珠
沿着214国道驶入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在第一个路口闯入眼帘的是一座在地震中损毁的房子——这就是3层楼高、拥有71间客房的格萨尔王宾馆,它被保留下来作为对十年前那场灾难的纪念。
图为专门保存下来的格萨尔王宾馆。
时至今日,提到玉树,人们仍然会首先想起2010年发生在玉树的4·14强烈地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饱含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我是直接飞到玉树的。当时上到了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村子,那里破坏还是很严重的”,“在玉树州机关,我给机关干部说了一段鼓劲的话。我说,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有你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党中央全力支持,有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支援,大家一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将来肯定会有一个新的玉树”。
今天的玉树建设得怎么样,这里的人民日子过得如何,新玉树是怎样一幅图景?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玉树。
拔地而起的新地标
“结古”在藏语中是“货物集散地”的意思。结古镇连接青海、西藏、四川,是长江流域中第一个人口密集的重镇。2010年的地震,使得这里90%的建筑垮塌,城市变为一片废墟。2014年,玉树州结古镇中心,三条河流和两条城市主要轴线的交汇点上,一个高达30多米、外形如转经筒的金色台式建筑辐射整座城市,内部是13层的金色大厅,四周廊式院落环绕,红色的檐口,灰色的墙壁,水平线的玛尼石条纹,占地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的一座城市新地标拔地而起。这就是玉树地区第一座博物馆——州博物馆。
图为新地标玉树州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阳光透过顶层玻璃一道道映照在长长的走廊,彷佛岁月铭刻成了大树的年轮,记载着这个地区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的演变记忆。穿过展陈三江流域大型沙盘的序厅,就是自然展区和人文展区,生命的源流、野生动物的天堂、服饰民俗、歌舞民俗、面具艺术、擦擦艺术等单元,既散发着浓郁的康巴文化特征,神秘、深邃、粗犷、奔放、绚烂,又有着强烈的现代气息和功能。
这里定期举办一些论坛、讲座,深化与当地群众的联谊,对青少年进行本土文化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塑造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中华民族认同感,是四方来客走进三江源、了解玉树州的重要窗口,彰显着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
以州博物馆为中心,城市有序铺展开来,废墟中站起来的玉树再次重新成为连通三省区的枢纽型重镇。
1248个重建项目、447.54亿元投资,相当于玉树建政头58年投资总和的8倍;1.67万户农牧民和2.24万户城镇居民如期入住新居,灾区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94个教育项目、63个医疗卫生项目、65个文化体育项目规范运营,一批福利院、敬老院和孤儿院落地运行,社会整体服务功能大幅提升;90余座受损宗教活动场所及公共用房得以新建和维修,4项国家级文物和56项省级以下文物保护修缮项目有效实施。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玉树州近十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到490多亿元,幼儿园入园率从3.5%提高到68%,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0.2%提升至96.1%;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完成了共(共和)玉(玉树)高速公路和558 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现了玉树州县二级油路全覆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图为玉树州鸟瞰。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说,“我很牵挂玉树”,“后来对玉树重建情况,我一直非常关注。你们实现了‘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我为玉树的发展而高兴。”
这种跨越和发展,不仅是物质家园的重建与升级,更是精神家园的重塑与升华,充分体现了党的卓越的领导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了国家力量,是党的民族政策在牧区生根开花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新玉树
玉树州博物馆是震后重建十大项目之一,不仅是大灾之后玉树人从废墟中站起重建家园脱贫奔小康的缩影,也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在三江源头筑起的一座“大爱的丰碑”。事实上,在玉树,感恩、铭恩的纪念碑几乎随处可见。
走进海拔4200米的治多县妇幼保健院,在最中央、最显眼的位置,一面黑底白字的“铭恩碑”格外吸人注目。碑文上书:为铭记捐助者的人道义举,特立此碑,以昭后人。碑文后是一长串捐助企业名单。院长贾瑛双眼晶莹地说着:“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新玉树的重生。”这座医院每年为前来治多当兵的武警战士提供体检和义诊,综合门诊从不收取外来务工等流动人员的任何诊疗费用,十年来一直如此。
震后十年,在党中央亲切关怀支持下,玉树州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入了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新阶段。产业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传统走向现代,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57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20亿元。乡镇道路通畅率91.1%,行政村道路通畅率100%,“4G”网络覆盖率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首次实现覆盖全民的重大地方病、传染病筛查和防治。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超过8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57%。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生态项目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均走在前列,可可西里成为全国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源水源地成功入选“中国好水”,草原植被覆盖度增长到61.8%,雪豹、金钱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玉树牦牛”“扎什加羊”列入国家家畜遗传资源名录,国际漂流A级锦标赛、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玉树赛马节、格萨尔文化艺术节、三江源水文化节等节会影响越来越大,先后荣获“中国藏族舞蹈之乡”、“中国藏族山歌之乡”称号,获批藏族(玉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致力于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州六市县全部摘帽、104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12.9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7011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800元,形成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跨越发展态势。
图为群众欢庆一年一度的赛马节。
全国人民对玉树的无私大爱支援,玉树百姓感恩在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永远像石榴籽一样和全国人民抱在一起”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妇幼保健院院长贾瑛等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请求驰援武汉。
这个曾经被全国人民所瞩目和关爱的地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精彩。玉树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玉树市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新玉树正迎着新时代的春风展翅高飞,成为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
行程即将结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在我们脑海里再次回响:“我相信,玉树还会发展得更好。”(作者:《求是》杂志记者 郭斐然、《三江源报》记者 更松卓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澜沧江源头的希望家园
从高原牧区到现代化城镇,从逐水草迁徙到稳定多元就业……他们是从传统农牧民向城镇居民转型的受益者,也是杂多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变革的历史见证者。[详细] -
涅槃重生: 新玉树新风貌新气象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这座雪域高原上新晋的全国文明城市,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砥砺奋进,笃定前行,为全市人民书写幸福生活的新篇章。[详细] -
三江之源党旗红 圣洁玉树展新颜
玉树藏族自治州成立于1951年12月,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