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春行青海 十年看变化】大河恋歌——探访黑河源区

发布时间:2022-04-12 15:44:00来源: 西海都市报


黑河大峡谷。海朝亮/图

  黑河古称黑水,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境内的八一冰川。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约14.29万平方公里。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的居延海,是黑河最后的归宿。地理学上将内流河流入的湖泊称之为尾闾湖。

  历史上,作为黑河尾闾湖的居延海十分有名。早在汉朝,居延海就是汉王朝对抗匈奴的前沿阵地,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居延海更是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关隘重地。

  黑河流出位于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鹰落峡后便进入了河西走廊。它由西向东,一路上相继纳入山丹河、洪水河、梨园河等多条河流,在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滋养出张掖、武威等多个绿洲。可以说,如果没有黑河,就没有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更不会有对中西方政治、商贸、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丝绸之路。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主任安福元说,黑河源于青海,功在甘肃。

  在黑河谷地与狍鹿相遇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县西北部。野牛沟乡南部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接壤,北部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连。如果从空中俯瞰,你会发现野牛沟乡是一个南北长400多公里,东西宽70公里的狭长谷地,浩荡的黑河就贯穿其间。据《祁连县志》记载,野牛沟境内的黑河干流大约有200公里。

  在黑河谷地与狍鹿相遇。海朝亮/图

  平均海拔3933米的野牛沟乡是一个纯牧业乡。野牛沟乡副乡长党联荣介绍,野牛沟乡一共有1338户4470名牧民,总面积45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青海湖。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东乡族8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野牛沟乡不仅是祁连县民族构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青海省裕固族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

  祁连县城与野牛沟乡政府所在地相距80公里,一条柏油路连通两地。4月,黑河两岸春意萌动,邻近祁连县城所在地八宝镇的黑河谷地中,小叶龙鳞杨随风摇曳。小叶龙鳞杨是祁连山中的独有物种,通常生活在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是生长区域的气候指征和生态指标。

  祁连山中春寒料峭,虽然时令已过清明,但是黑河的河床两侧依旧覆盖着厚厚的冰层,河道中央的冰层开始融化,蜿蜒的河水湛蓝中透着青黑。

  随着海拔升高,黑河河谷中的小叶龙鳞杨渐次绝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蓬蓬植株矮小的沙棘。祁连山中矮化的沙棘有的不足一米高,这是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存智慧,植株的矮小和密集,使得沙棘能更好地抵抗河谷中的大风。

  公路依河而建,黑河两岸山势高峻,峡谷幽深,山顶上斑驳的残雪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出县城不到一个小时,河滩中一只饮水的狍子突然闯入我们的视线。狍子因为体型与鹿相似,当地牧民将它称为狍鹿。这只狍鹿离公路不过二三十米,它对来往的车辆视而不见,显然是早已习惯了与人类和谐相处。

  野牛沟乡群山环绕,环境幽闭,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孕育出了野牛沟乡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牛沟乡边麻村村民才郎本说,野牛沟乡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上世纪50年代,野牛沟内曾栖息着数量众多的野牦牛种群,野牛沟乡因此得名。

  如今,曾经数量庞大的野牦牛种群已经远走他乡,可是野牦牛昔日的家园,却被不少野生动植物“攻城略地”,造就了另一番风景。

  据不完全统计,野牛沟乡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雪豹、野牦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岩羊、麝、马鹿、盘羊、棕熊、蓝马鸡,野生动物的种类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才郎本说,这几年,在他家的牧场,时常能看到数百头一群的马鹿,场面十分壮观。

  除此之外,野牛沟还是冬虫夏草、大黄、青海云杉、黄芪等多种珍稀植物的生长地。每逢夏日,野牛沟处处都能见到草木葳蕤、花木扶疏的景象。

  计划养殖防止草场过载

  随着公路的不断延伸,公路两侧中的草场渐渐变得开阔起来,草场上悠闲漫步的牦牛随处可见。

  野牛沟乡是海北州面积最大的一个牧业乡,全乡共有35.27万公顷草场,可利用的草场为23.53万公顷。

  党联荣说,从2010年开始,野牛沟乡对12.27万公顷夏秋草场实行封育。十几年来,封育草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牧草长势喜人,成为野生动物最喜爱的栖息地。

  才郎本家养着800只羊和200头牛,他家有近一半的草场被封育了,因为草不够吃,他又租了533公顷草场,成了野牛沟乡远近闻名的家庭牧场主。

  才郎本的家离乡政府所在地不过10分钟的车程,午后艳阳高照,他家的牛早已被女婿赶到山中放牧,只有几十只羊在家门口流连。

  “0.4公顷草场养1只羊,1.6公顷草场养1头牛,牧民家的牲畜数量都是计算过的,绝对不能超载。”才郎本说。

  党联荣介绍,目前,野牛沟乡共有各类牲畜26万头(只),由于计划养殖,草场状况在祁连县算是最好的。

  草场是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黑河源区不能破坏的生态资源。除了封育外,为了有效利用剩余的草场资源,几年前,野牛沟乡还成立了8家牧业合作社。

  党联荣说:“成立合作社后,全乡实现集约化放牧,最大程度解放了劳动力。野牛沟的草场被科学、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草场过载问题。”

  野牛沟的乡亲们入社的积极性很高,今年年初,野牛沟乡入社牧民达到162户,整合草场4万多公顷,整合各类牲畜28641头(只),牲畜入社量占到全乡牲畜总量的20%。因为有了合作社,野牛沟的草场既得到了休养生息,也发挥了最大的效力。

  给野生动物的饭碗添把料

  才郎本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推广,野牛沟乡的草场长势越来越好了,可是仅靠这些草场,牧民家的牛羊却越来越吃不饱了。


仲春时节,黑河仍是半河清水半河冰。海朝亮/图

  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牛沟乡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也变多了,这几年,野生动物与牲畜争草吃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野牛沟乡达玉村牧民尖木措说:“以前要走好远才能见到岩羊,现在,站在家门口就能看见三三两两的岩羊在闲逛,有时候野生动物还和牛群混在一起吃草。”

  野牛沟的乡亲都知道野生动物不能打杀,为了防止草场被过度开发,他们每年都会买草料饲喂牲口。

  “野生动物越多,我们买的草料也越多,放牧的成本也就越大。”才郎本说。

  去年,才郎本家一共从外地购买了十几吨补饲草料,花费超过了8万元。

  说这话时,才郎本的脸上却丝毫没有惋惜的神情,眼眸中始终闪动着骄傲之情。

  党联荣说:“虽然牧民补饲增加了成本投入,可是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却没有因此消减,我们乡从来没有发生过伤害野生动物的事。”

  “虽然养殖的成本增加了,但是草场保住了,我们让利给野生动物,就是想给野生动物的饭碗里添把料,让他们更健康地生长。”才郎本风趣地说。

  让利给生态保护,这是野牛沟人对黑河源区的保护作出的贡献,也是他们对生态保护的朴素理解。

  “候鸟牧人”将家园腾给野生动物

  成立合作社后,野牛沟乡原本以家庭为主的牧业单位逐渐被集体取代,从原始的畜牧业中腾出手脚的野牛沟人,开始尝试新的生活。

  22岁的秋加高中毕业后回到了野牛沟乡,开始了与父辈们迥然不同的生活。

  秋加说:“我家的牛羊全部入了社,我每年只在开春时回老家帮几天忙,其余的时间都在外地打工。”

  秋加把自己称为“候鸟牧人”,在野牛沟乡,像秋加这样的“候鸟牧人”还有很多。

  为了帮助有务工需求的牧民群众实现外出就业的梦想,这几年,野牛沟乡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对牧民实施技能培训计划,越来越多的牧民掌握了一技之长后,加入了“候鸟牧人”的行列。

  据了解,野牛沟乡每年都会组织一两百名牧民群众参加祁连县人事部门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了就业技能的牧民大多在祁连县城或西宁找到了工作。

  祁连县的企业还扩大对野牛沟乡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力度,让更多的人能迁出野牛沟,实现就业。同时,祁连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找和扩宽外出就业的机会,扩大野牛沟牧民外出就业的渠道。在政府的帮助下,野牛沟乡剩余劳动力有组织地外出务工,群众的收入明显提高。

  做了多年“候鸟牧人”,秋加惊喜地看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们家搬出草原之后,昔日的家园,如今变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生活空间更大了,种群数量越来越多了。”

  祁连县的旅游产业兴旺,也为不少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为了抓住发展机遇,有一多半的牧民都在县城买了房。”党联荣说。

  因为买了房,“候鸟牧人”每年在外地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

  几年前才郎本也在祁连县城和甘肃省张掖市分别买了房,他说:“住在城里,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方便了很多,年轻人还能打工增加收入。”

  秋加也说:“把牛羊交给合作社,我们放心,年轻人就应该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

  政策的调控,政府的帮扶,使得野牛沟乡的牧民群众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改变,客观上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促进了野牛沟乡的生态保护。


祁连好牧场。海朝亮/图

  矿产开发让位于生态保护

  祁连县被称为八宝之地,其中有几样“宝”就是以铜和黄金为代表的矿产。

  野牛沟乡境内矿产富集,已探明的矿产就有铁、锰、铜、金、宝玉石等40余种,是青海省乃至全国闻名的矿物资源富集之地。

  可是,野牛沟乡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重点保护区域,十几年前,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国家就明文规定野牛沟内的矿产资源一律不得开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黑河两岸坡度较缓的滩涂上有采沙厂,几年前这些采沙场全部关闭了。”党联荣说。

  采沙场关闭后,野牛沟乡党委和政府对全乡境内200公里的黑河干流河段和支流做了摸底排查。今年,一项投资千万元的黑河河道整治工程即将在野牛沟拉开序幕。

  “经过治理后,黑河的水质会进一步改善。”党联荣说。

  野牛沟乡政府离八一冰川只有140公里,1958年8月1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在祁连山中考察时发现了八一冰川,八一冰川因此得名。

  安福元介绍,八一冰川的面积为28平方公里,冰储量达到0.15立方千米,冰面最高处海拔达到4828米。八一冰川身居祁连山腹地,至今仍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状态,是祁连山中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八一冰川的融水渗入地下后,在几十公里外形成了地上河,成为黑河的源头。八一冰川对于维护祁连山的生态平衡意义深远。

  党联荣介绍,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在野牛沟乡有11万公顷。除了核心区外,野牛沟乡的其他地方都是缓冲区,八一冰川就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内。

  祁连山国家公园成立后,有关部门对八一冰川进行了封育式保护,并在八一冰川附近建立了管护站,每天都要对八一冰川进行观测管护。

  类似的管护站,在野牛沟乡还有4个。野牛沟乡几乎每个自然村都设立了生态管护站。这几年,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生态保护的宣传,野牛沟乡各族群众保护生态的热情很高。

  “如果黑河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甘肃和内蒙古都要受影响,我们的责任很大。生态保护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是在为子孙后代造福。”才郎本说。

  为了有效保护黑河源区的生态安全,野牛沟乡一共招募了50名管护员。他们常年坚守在保护一线,呵护着黑河源区的生态安全。

  敬畏自然,让山更青水更碧,是新时代野牛沟人对黑河的承诺。


才郎本的家就在黑河边。图片均由海朝亮摄

  6名河长为黑河护航

  才郎本家离黑河只有数百米,站在他家门口,就能看到黑河河沿。野牛沟乡的乡亲们对这条悠悠大河有着很深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了敬山惜水的文化传统。

  “我来乡政府工作6年了,从没见过老百姓往黑河里扔垃圾,老百姓保护黑河的积极性很高,这是黑河源区能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党联荣说。

  这几年,野牛沟乡制定河长制,乡党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各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河长。按照规定,黑河源区的6名河长每个月要对流经全乡的黑河河段进行不少于1次巡查。

  在河长们的引领下,野牛沟全乡上下迅速形成爱河、护河的良好风尚。

  边麻村的牧民放牧前,总会随身携带一个编织袋,为的是专门捡拾河道中的垃圾。放牧过程中,不能伤害、惊吓野生动物也被写进了乡规民约,成为村民的行为约束。

  才郎本说,因为有了这样的保护措施,这几年黑河两岸的野生动物明显多了起来,经常能见到野生动物在河对岸饮水、牧民家的牲畜在河这一边饮水的场景,它们隔河相望,互不干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祁连山深处的野牛沟人,唱响了一曲动人的大河恋歌。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