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归来:一位藏族老人的守望
在西合道的相册里,有一张多年前的老照片:辽阔草原上,这位面色黝黑、身形健硕的藏族汉子,一手环抱黑颈鹤、一手扶住它的脖子,就像护着自家的小孩。
今年70岁的西合道,家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镇的尕海湖畔。这片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湿地,是黑颈鹤、大天鹅等候鸟的家园。
在少年西合道的心中,水草丰茂、候鸟齐飞是最美好的风景。“那时候,尕海水很大。只要有人经过湿地,鸟儿就哗啦一声飞上了天,特别美。”
西合道救助黑颈鹤。(老照片翻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猎枪打破了高原的宁静。枪声响起,洁白的大天鹅哀鸣坠地。“有一次两只赤麻鸭被打下来,一只死了,另一只在旁边‘哭喊’整晚,都不睡觉。”西合道说。
“太可怜了,非常心疼。”本着朴素的情感,西合道踏上了野生动物保护之路。
翻山越岭去追盗猎者、跟他们争吵,都是常事。但西合道从不在意这些,“只要把鸟救下来就行”。“后来盗猎的人都知道尕海有个老头‘坏’得很,他们也渐渐不来了。小孩子也被培养出来,一发现有人盗猎就来跟我报告。”
西合道(左三)救助黑颈鹤。(老照片翻拍)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07年救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的经历。西合道发现一只腿部受伤的黑颈鹤,把它抱回家养了28天。“给它喂了牛羊肉、糌粑、玉米粒,又请了医生给它包扎、打针。慢慢地,黑颈鹤站了起来。我又抱着它,放归自然。”
西合道和野生动物之间,也有不少趣事。有一次,他护送赤麻鸭过马路。他走在前面,二三十只小鸭子排成一列跟在他身后,成群结队摇摇摆摆地穿过了马路。
由于持续多年的候鸟保护经历,他于2009年获得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颁发的“野生动物保护奖”。
近年来,气候向好、管理趋严,尕海告别了三度干涸的历史,水域面积不断扩大。道路沿线采砂活动被禁止、保护区内探矿权、采矿权有序退出。尤其2014年启动湿地补偿国家级试点后,禁牧休牧得以推进。不再有牛羊进入湿地吃草,惊扰在此栖息的鸟儿。过去猖獗的盗猎活动,更是再也看不到了。
西合道眺望尕海(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玉洁 摄
西合道说:“这几年真好,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到尕海。看到鸟儿翱翔,我心里十分安宁。”
守候半生盼鸟归。这位在尕海湖畔见证候鸟命运变迁的老人说:“把鸟保护好,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开湖啦!黑颈鹤来做客 甘肃尕海湖迎来候鸟迁徙期
这几天,在刚刚开湖的尕海湖面上,赤麻鸭、绿翅鸭、骨顶鸡、黑颈鹤等都成群结队飞来,或觅食嬉戏,或自由翱翔。婀娜的身姿携着蓝天白云倒映在浩瀚的湖中,湖天一色,美不胜收。[详细] -
甘肃省玛曲草原成候鸟乐园
随着生态保护的不断加强,玛曲湿地保护区鸟类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出现了大量的黑鹳、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头雁、赤麻鸭等珍稀鸟类也随处可见。[详细] -
甘肃省甘南州桑科水坝成为候鸟越冬新天堂
特别是随着桑科水坝水位的上升,每年冬天都会吸引上百只黄鸭、野鸭、天鹅等鸟类来此越冬,成为冬季桑科草原最美的一道风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