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乡村振兴心不改,高原飞下山鹰来

发布时间:2022-05-27 11:09:00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歌词里描绘的,是天堂一样的家乡;曲调里倾诉的,是赤子一般的情怀。这情怀,是藏族小弟山鹰对家乡的热爱,也是汉族大哥邹凌对家国的担当。如今,这些情怀寄托在一条条围巾上,走出大山,走下高原,走向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

  兰措马,是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的一个村,是山鹰从小长大的地方。渔子溪,是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的一个村,是邹凌扎根基层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有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得更美好。不过,两地虽然同在阿坝州,却是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般情况下,这样的两个人很难会有交集。是民族团结的心声,把他们聚合在了一起;是乡村振兴的号角,把他们召集在了一起。

  兰措马村里,大人们都会编织,孩子们都学编织,编织是这里的基本生存技能,包括帐篷在内的很多东西,需要编织的手艺才能完成。山鹰看到这些,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熟视无睹,反而发现了乡村振兴的灵感。“编织围巾卖到山外去,让村民们都致富!”他下定了决心,有了奋斗的方向。


人们戴着兰措马村民编织的围巾。受访者供图

  他们本想用村名“兰措马”注册商标,以凸显企业的集体经济性质,同时抒发大家热爱家乡的感情。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地名不能注册为商标,所以改为注册了“蓝措马”品牌。这个名字,让人们更加容易地联想到蓝天白云的村庄,从而提高了品牌传播度。

  编织围巾的原料好找,高原上有很多牦牛和羊。牦牛绒可以编织高档围巾,羊毛可以编织低档围巾,正好形成高低端搭配,全面适应市场需求。但是,像其他初创品牌一样,围巾的销路并不容易打开。一时间,大家都被这个问题难住了。

  就在这时,像正要睡觉有人递来了枕头,渔子溪村支部书记邹凌受组织委派,来到兰措马村参加促进乡村振兴、共建民族团结的工作。当他了解到村里的困难,倾听了山鹰的想法,决定帮助这个乡村品牌走出去。


女工在渔子溪编织。受访者供图

  2022年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14周年纪念日,山鹰带着几个员工来到渔子溪,在汶川县党委、映秀镇党委、渔子溪村两委及当地群众的热情帮助下,举办了“蓝措马”品牌围巾展示活动。村里还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房屋作为编织车间,让他们先在渔子溪站住脚。

  面朝大海,才能春暖花开。面向市场,才能发展兴旺。下一步,邹凌准备帮助山鹰他们继续向成都方向发展,去对接更大更好的市场。此外,邹凌还计划和山鹰等人一起到甘肃省甘南州考察当地的编织企业,以打开大家的眼界,确定发展的方向。听说那里的品牌能够出口到欧洲等地,山鹰受到了鼓舞——他决心提高自己品牌的质量,也打造一个著名的中国服饰品牌,向国际市场拓展壮大。

  “刚来当天,邹书记就帮我们卖了160条围巾,价值十多万元。”山鹰说,在邹凌的帮助下,他们的围巾卖到了遥远的吉林省长春市,不但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入,还可以通过产品促进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真是有意义。如果不走出大山,很难想象能有这样好的发展局面。


渔子溪的颜色:家国情怀中国红。受访者供图

  在渔子溪,山鹰和同来的几个员工被这里的很多事情感动和震撼了。他们说,这里生活条件好、乡村风景美、精神面貌新、家国情怀重,大家都生活得心意暖暖其乐融融。“如果兰措马村民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就好了!”山鹰和伙伴们明确了自己的志向,要为家乡的振兴发展更努力地去奋斗。

  小时候,因为村里条件不好,山鹰没有念多少书。但他知道知识的力量,知道汉语的重要。于是在长大后,他找机会去了北京,用几年时间学会了汉语。现在,他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他觉得,作为中国人学好了汉语,就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就拥有了无数的机会。他的心愿是,发展好围巾品牌的同时,让更多的藏族同胞学会汉语,让大家都能更好地发展。

  “让兰措马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这里的原生态文化传承赓续,是我的心愿,也是我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邹凌说。这个来自北方的企业家、热心的公益人、优秀的共产党员,14年来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渔子溪。现在,他带领村两委和当地群众,把温暖传递给更远更多的人们,以回报全国人民对于渔子溪的家国大爱。

  兰措马,马到成功;渔子溪,鱼水相依。美好的地名里,有着美好的寓意;美好的情怀里,有着美好的期许。这几天来,邹凌每天帮着兰措马村民卖围巾,销售形势喜人。截至目前,已经卖了将近400条,价值36万多元。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在邹凌的联系介绍下,这种围巾已经开始走出国门,销售到了国际市场。品牌发展的速度,有点出乎意料地快,大家对发展产业振兴乡村更有信心了。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这句歌词,只有放在国家人民的层面上,才能最深刻最博大地展示它所包含的情怀。这种情怀支撑着兰措马村、渔子溪村的乡村振兴,也支撑着更多的人去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中国。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