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地震后 他们为山体“探伤”

发布时间:2022-09-28 15:31:00来源: 四川日报

  9月16日,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集团有限公司石棉县地灾排查技术总指挥王向东早上8点就从驻地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滑坡点上方爬去。

  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6.8级地震,地震灾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陡增。王向东马上要进行详查的石棉县新民乡马场村村委会后山滑坡,便是一处新增地灾隐患点。

  地震后,地灾排查人员如何“探伤”?又能为“疗伤”提供哪些帮助?

  层层排查 摸清“伤”在何处

  “地震发生后,在灾区降雨前完成首轮地灾排查,摸清在册、已销号、新增地灾隐患点等基本情况,对保证抢险救灾以及受威胁群众的安全至关重要,必须加快脚步。”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四川省冶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质环境所所长牛丙超一行人负责海螺沟景区区域,是地震的震中所在。“如果说应急排查是快速地掌握面上的情况,接下来,则要详细调查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特征。”牛丙超介绍。

  9月8日,地震灾区正式转入地质灾害详查及重点排查阶段。9月16日,王向东已在震区待了11天,随身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快30个重点灾害体裂缝的发育方向、宽度、素描图等。“这个滑坡欠稳定,余震叠加降雨,再次垮塌风险极高。”王向东综合评估,得出初步结论。

  借力技术 加快“伤痕”修复

  9月8日,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发布了地震应急调查解译成果和数据平台,完成了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磨西镇等地震后崩塌滑坡遥感解译。同时,依托成都山地所山地科学数据中心,建立地震专题数据平台,及时分享收集整理的数据和成果。

  9月11日18点,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所属测绘院接到为甘孜州自然资源部门提供海螺沟片区震前无人机航摄影像与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的任务。技术人员立即完成数据的整理并出发,在深夜11点抵达甘孜,移交数据。

  “实景三维模型能够为救援人员呈现真实直观的受灾情况以及灾前灾后信息对比变化。”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所属测绘院遥感科技中心主任肖坤洪介绍。

  据了解,截至9月23日,地震受灾的3市(州)12县(市)第二轮地质灾害隐患详查已经完成,共排查复核地质灾害隐患点4580处,其中,在册隐患点2886处,已销号隐患点1008处,新增隐患点686处,治理工程600处。自然资源厅正加快进行《“9·5”泸定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实施方案(草案)》编制工作,指导受灾地区抓紧开展排危除险、监测预警、避险演练等。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