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法庭”:让青海藏族牧民感受法律的公平公正与及时便捷
清晨,郭生智把办公用品及帐篷、睡袋、防潮垫、衣物、锅碗瓢盆等打好包,这是他每次前往牧区巡回办案前要做的准备,二十几年来已烂熟于心。
43岁的郭生智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人民法院一名法警。
资料图为“马背法庭”工作人员在牧区进行普法宣传。中新社发 玛多县人民法院 供图
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头,是黄河发源后流经的第一个县城。玛多平均海拔超4500米,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也是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加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法官调查取证难、送达难,农牧民参与诉讼难。1957年,玛多县人民法院成立之初就成立了“马背法庭”。和别的法院审理案件不同,这里的法官经常带着干粮,骑着马找到当事人,就地审理案件。
郭生智回忆,刚开始跟着“马背法庭”巡回办案时,要么找不到当事人,要么连法院的传票都不知道该怎么送达。“玛多牧民常年逐水草而居,‘冬窝子’(牧民的冬季牧场)‘夏窝子’(牧民的夏季牧场)不好找,我们经常在山里迷路。”郭生智说,玛多县人民法院的七八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马背法庭”,一下乡少则三四天,多则半个月。他们把法庭“搬”到牧民的帐篷前,当事人席地而坐,再摆上原告、被告、审判员、代理人的牌子,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帮助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人和。
资料图为“马背法庭”工作人员在牧民帐篷旁办案。 中新社发 玛多县人民法院 供图
郭生智回忆说,有一年他们下乡办案,去时按摩托车印找到了牧民家,办完案后下起大雪,不得不在牧民家里住下。第二天雪停后,他们要返回法院,走了一半因大雪覆盖路而迷失方向。当时想去找牧民帮忙也不记得帐篷在哪个方向,幸好牧民后来找到了他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90后”法官助理董学斌遇到的棘手事是,开庭时,有农牧民没有任何证据却想要法官“给个公平”。“以往发生纠纷时,他们多习惯内部解决,很少有人会想到找法院。随着前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知道有矛盾要找法院讨公平。”
青海省牧区面积大,具体有多少个“马背法庭”也从未统计过。近年来,随着经济、交通和技术发展,青海六个涉藏州县逐渐有了集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制宣传、执行指挥为一体的巡回审判车,“马背法庭”也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不论是‘马背法庭’还是‘车载审判’,都是为了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公平公正、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满足他们的司法需求。”玛多法院的书记员孙栋德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人民幸福生活】探访青海尖扎法律援助中心:应援尽援,给弱势群体筑法律后盾
援助中心在26个偏远的行政村安装了视频设备,提供远程面对面法律服务。设立了四个公共法律服务亭和七个“12348”线上终端,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详细] -
法官才让旺杰:手中托着法律 心中装着群众
24载寒来暑往,他手里托着法律,心中装着群众。因热爱而甘于坚守、秉持公心、收获民心;因责任而勇于担当、勤勉钻研、阔步向前。清脆的法槌声中,他公正裁判,用藏汉“双语”解“法结”,更解“心结”。[详细] -
让法律阳光普照“雪域高原”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李金莲作为人大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作用,结合她的本职工作,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4月成立了“金莲调解工作室”,组建了速裁快审团队,负责民事纠纷调解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