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授业,育来桑梓苗成栋
2023年1月16日1时12分,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师、原舞蹈学院教授色尕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图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色尕,男,藏族,1955年1月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著名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家、北京舞蹈家协会会员、第五届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会员,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获得者,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审专家。
生平简介
1971年,色尕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中专,197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教授多种民族民间舞课程,并积极投身于民族舞蹈教育和创作;曾担任过5届班主任工作,2届年级主任的工作。教授过12届舞蹈中专,7届舞蹈大专,20届舞蹈本科,5届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数千名优秀的民族舞蹈人才。1985年进入大专班学习,1999年进入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学习。
以文化为根基的舞蹈教学
任职期间,色尕曾教授中国民族舞蹈综合课、民族舞蹈教学法、傣族、佤族、汉族舞蹈单元课等多门课程,涵盖了中专、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在从事舞蹈教学的40余年间,色尕不断突破自我,坚持教学与创作并重的教学理念,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舞蹈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卓越贡献。为了丰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舞蹈教材,他曾多次带领团队深入西盟、澜沧、安康、孟连等多个佤族地区,收集整理佤族民间舞蹈,提炼出极具有风格特色的佤族舞蹈动律——摇韵。经过认真研习、深入剖析和仔细打磨之后,由色尕教授主编的佤族舞蹈教材《佤山舞韵》在2020年正式出版。为我国民族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色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民族文化要素,倡导以民族生活的形态、常态和情态来引导学生理解舞蹈。他坚持使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教学,运用独特的音乐节奏,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身体感知和听觉互动,从而调动起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的课堂教学始终向着科学性、系统性和独特性的方向发展。此外,他以舞蹈实践为基础,把数十年的教学和创作经验融汇成一篇篇佳作,先后发表了《腰部韵律意识的培养》《膝部屈伸动律训练》等数十篇学术论文。他的真知灼见和探索创新不断启发着青年教师和年轻学子,为他们的成长加油护航。
开放包容的舞蹈创作
色尕的舞蹈创作得益于民族文化的滋养与丰盈,在民族的沃土中创作出极具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优秀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多维度、全方面展现出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20世纪90年代起,他与爱人苏自红共同创作出多部脍炙人口的佳作,为中国民族舞蹈创作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们创作了民族舞蹈作品50余部,大型舞剧、民族组舞、舞蹈诗7部。代表作品有:藏族群舞《红河谷·序》、三人舞《牛背摇篮》、男子群舞《高原》、双人舞《天唱》、佤族群舞《佤山火》、蒙古族男子群舞《摔跤手之歌》、维吾尔族男子群舞《鹰之歌》、羌族群舞《废墟上的赞歌》、藏族舞剧《玉树不会忘记》等重要作品。色尕在其舞蹈创作过程中,从未将自我局限于文化舒适圈,他以更为包容的态度吸纳不同文化,将自我对创作的热爱,对时代的赞颂,对民族文化的崇敬展现于舞台之上。
色尕在教学与创作中的辛勤耕耘与默默付出,使他荣获无数奖项:中央民族大学“教学积极分子”和“先进德育工作者”;《为西藏的文艺添砖添瓦》获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庆祝建国50周年首都国庆筹委会“先进个人”嘉奖;两次荣获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次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十次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十余次荣获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园丁奖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园丁奖”;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创作金银铜、十佳、优秀奖47项,其中金奖15项。指导中专、本科、硕士500余名学生荣获各类舞蹈大赛表演、创作金银铜奖50余项,其所获奖项不一而足。
色尕曾多次出访赴美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进行艺术交流和讲学,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2001年参加由文化部组派的中国民族艺术团,赴丹麦作艺术表演宣传活动。2009年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合国杰出公务员颁奖典礼文艺演出。
斯人已逝,其志长存。色尕老师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他对中国民族舞蹈的热忱之情将感染无数后辈投身舞蹈事业。入校52年来,他以校为家,立德树人,与学生朝夕相处,视为己出。他把无私之心、奉献之情寄托于舞蹈,奉献给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他在教学与创作中的杰出贡献如浩瀚汪洋中的灯塔,引领我们扬帆起航,踏浪而行。我们将永远铭记您——色尕老师!
谨以此文送别我们敬爱的色尕老师,您一路走好!(文/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