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豆香四溢幸福来

发布时间:2023-02-15 14:59:00来源: 香格里拉网

  豆腐谐音“都福”寓意着“兜福”,寄予了人们美好的心愿。在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新仁村,王文忠一家做豆腐不像北方童谣里唱的只在腊月二十五,而是贯穿于每个季节,他们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在浓郁的豆香中改变了生活,收获了幸福。

  凌晨5点,王文忠家的豆腐加工坊灯火通明,夫妻俩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从豆浆到豆腐脑再到成型的豆腐,20多年来,在夫妻俩的默契配合下,一块块热气腾腾雪白的豆腐不间断地从他们勤劳的手中送到人们的餐桌上。

  “丽明,路上大车多,开慢些。”早上8点,豆腐坊外还是一片清冷,夫妻俩把豆腐点数装车后,擦拭着额头上的汗一再叮嘱儿子,看着满载豆腐的微型车驶出大门才踏实地解下围裙,坐下歇会儿。

  “一颗豆圆又圆,磨成豆腐赚成钱,人人说我小生意,小小生意赚大钱。”小时候的王文忠总是在母亲的童谣声中入睡,在香甜的豆香中醒来,对于王文忠来说,做豆腐不仅是赚钱养家,更是流淌着对母亲的思念,对传统手艺的传承。

  土地流转后,王文忠种过菜、卖过猪、搞过养殖,但都收效甚微。在得知物美价廉的豆腐很受大家欢迎,但购买困难的情况后,夫妻俩鼓足勇气,尝试着做起了豆腐生意,不曾想,这一尝试竟成了一辈子的事业,靠着卖豆腐,他们供两个孩子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还把自家低矮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里也添置了汽车。

  随着豆腐生意越来越好,王文忠引进了新设备,日产豆腐近2000斤,夫妻俩更加认真地钻研豆腐制作工艺,在原料选择、点浆上下足功夫,在增加产量的同时保障了豆腐的品质。

  “设备只是让我们能够增加产量,适当解放双手,但是大家信任我,我也不能糊弄人,做豆腐要讲良心。”王文忠一边挑选黄豆一边说。

  产量增多意味着市场需要扩大,还可以帮助更多人增收。王文忠想到了曾经在家里帮忙的李秀芬,在王文忠的帮助下,李秀芬贷款买了车开始做起了零售商,虽然辛苦,但每个月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自此,不断有人像李秀芬一样加入卖豆腐的队伍。

  “明年修一修老屋”“今年努力,明年结婚就可以买新车了”“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每天卖豆腐赚钱还能顾家”……到王文忠家买豆腐的零售商笑容满面、来去匆匆。

  王文忠常说:“他们有收入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家的豆腐市场,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016年,王丽明将家里的豆腐坊取名为丽明豆腐坊,这个从初中开始利用假期时间跟着父亲学习做豆腐的年轻人正式子承父业。

  “国家提倡大学生回乡创业,在外面就业压力也大,父母老了还这么辛苦,我想,回家做豆腐何尝不是我的创业之路。”当有人问他大学毕业为什么不留在大城市时,王丽明总是笑得腼腆但眼神坚定。

  接手豆腐坊后,泡豆、磨浆、加水……王丽明下功夫学习传统的做豆腐技艺,他的手艺也得到了老顾客们的认同,但王丽明并不满足于此,他还研究制作了包浆豆腐等新产品,并借助自媒体平台,拍摄豆腐生产过程、豆腐美食制作等小视频,让更多人了解手工豆腐这一古老传统食品、了解他的豆腐坊。如同父亲一样,在王丽明眼里,制作豆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更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王丽明说:“家里石磨转动、豆香四溢,那是我儿时最美好的时光,我想用自己的方式留住那些时光,让更多人尝到儿时的味道。”

  专注做豆腐卖豆腐20多年的王文忠一家,如今依旧围绕着小小的豆腐块,幸福快乐地忙碌着,一家人都相信好日子还在后头!

(责编: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