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编织藏毯产业的“创新范儿”
在纸上写写画画,用电脑制图软件对地毯图案反复进行调整,将每一条经纬线、每一个颜色的位置标注得清清楚楚……3月10日10时,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的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看到,设计研发部经理车国龙正在工位上忙碌着。
“开年不到三个月,我已经全程跟进了两个酒店的订单。正在设计的是一块要为游轮铺装的地毯。”车国龙高兴地分享近况。作为一名青海“藏毯人”,车国龙每每坐在电脑前思考如何让藏毯更具“创新范儿”时,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都会涌上心头。
2021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的第一站就来到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并寄予殷切希望:“青海发展特色产业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要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加快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把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同群众就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更好统筹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年多来,圣源人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创新,不断提升藏毯“含金量”。
“今年以来,生产订单接踵而至,企业生产线高速运转。在设计方面,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我们一直在主动求变,不断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通过探索‘机器+人工’织毯工艺,将形状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在确保精准铺装的基础上努力让藏毯有美感,有新意,更具时代气息。”车国龙说。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渐凸显的个性化市场需求,企业以创新赋能,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持续深耕,努力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转型之路。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密码。”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婷坚定地说:“通过走访调研、洽谈合作、技术攻关,依托企业现有的全产业链布局,我们已成功上线数字化系统,打通了市场端、客户端和生产端。从设计制作到制成配送,不仅实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设计和切割地毯,还可以不断缩短定制周期,提高生产配送效率,促进藏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打破陈规方能有所作为。对于藏毯产业,数字化系统的上线是实现“智造”的突破之举。如今,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已日渐融入到企业发展的脉搏之中。
“有了数字化系统后,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壁垒,我们借助系统就能对各流程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根据数据和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决策。”车国龙笑着称赞道。为了让藏毯的“颜值”更高,依托企业打造的交流平台,车国龙和同事们一如既往不断丰富设计图库的素材和染色种类,已实现图案色彩素材的随取随用。
乘着明媚春光,生产车间内织机轰鸣,智能纱架、智能枪刺机器人各自忙碌,工人专注地剪花精修。在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不断碰撞中,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精美藏毯正流出于指尖,流淌在脚下。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通过构建国内外营销网络,彻底打通市场端、客户端和生产端,力求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定制设计地毯。同时,在利用好本地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传承好非遗特色工艺的基础上,努力让藏毯成为青海特色产业走向世界的金名片。”薛婷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强信心·开新局丨一张藏毯里的创新之变
藏毯是世界知名的三大地毯之一,制作技艺传承上千年。藏毯毛质优良、技艺独特、款式精美,备受海内外客户欢迎。[详细] -
加牙藏毯:手中温度织出传承与致富
在青藏高原,编织藏毯已有千年历史。2006年,加牙藏族织毯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在政府支持下杨永良成为“加牙藏族织毯技艺传习所”的技师。[详细] -
青海藏毯:经纬之间 织就千年之美
湟水滔滔,其流汤汤。河湟文化,辉煌灿烂。在青藏高原,藏毯曾是游牧民族御寒的生活必需品,其制作技艺传承上千年,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藏毯走出高原,已经成为河湟文化的一张崭新名片。[详细] -
藏毯“织出”青藏高原富民新产业
7月22日至24日,为期3天的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来自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山东、河南、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的60余家地毯生产销售企业带来了精美地毯参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