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长江源头的振兴篇章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长江源村,鲜艳的国旗迎风飘扬,石板铺成的街面干净整洁,两旁藏式民居错落有致,特色餐馆游客络绎不绝,村民脸上笑容洋溢……
从雪山游牧到城镇定居,从产业结构单一到多种产业兴旺,长江源村各族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心怀感恩、互帮互助,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牢记嘱托,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长江源村考察时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
7年来,长江源村党支部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组织全村194名草原生态管护员、33名湿地生态管护员积极落实禁牧还草任务,在33.4万公顷草场区域内持续开展草原禁牧和野生动物巡护,不断加大沱沱河区域及辖区生态保护力度,以实际行动保护着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
“如今,长江源头的草比以前茂密了,野生动物多了,河流得到了很好的涵养,生态管护员的工作热情也越来越高。”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娃说。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村里除了生态管护员按时上山巡护草场外,很多村民也积极参加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大家都自觉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村民贡阿拉毛说。
在做好生态管护的同时,长江源村党支部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唐古拉山镇党委组建的“长江源1号”和“邦吉梅朵”青年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带领村民开展“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有效维护了沱沱河及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大家还通过发放环境保护宣传材料,新增和更换环境保护宣传牌等实际行动,为牧民、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是草原的儿女,有义务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党员更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把草原保护好。”扎西达娃说。
山上的草场环境好了,山下的居住环境也得跟上。长江源村党支部将村里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将助力生态文明写进村规民约,带领村民定期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
致力和谐,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文章
从山上搬到山下,多年来,长江源村党支部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带领村民积极与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茁壮成长。
如今的长江源村既有藏式餐厅,也有清真饭店;既有藏族同胞的民族手工艺制品店,也有汉族同胞的潮流服装店。汉、藏、回、蒙古等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同生活、共同致富,整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各民族的客人都来我们这里参观游玩,大家相处得很融洽。”村民俄桑梅朵在自家开的服装店边招呼客人边高兴地说。
这些年,长江源村党支部把民族团结进步元素融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村道两旁的粉壁,把民族团结进步内容变成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图画;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各类评比活动,鼓励村民为民族团结作贡献;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手工艺品大赛、民族服饰展等主题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这些做法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长江源村党支部还通过解决村民具体困难问题,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这些年,我丈夫身体不好,每年医药费得十几万元,村党支部主动为我们申请各种补助,解决了很多医药费,减轻了我们的生活负担。”谈起村党支部及时伸出援手给予一家人的帮助,经营藏餐厅的陈列昂毛无比感激。
“生活越好,越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扎实,只有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好日子才能更长久。”扎西达娃说。
突出特色,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搬出草山的这些年里,长江源村先后建起了小学、敬老院、村史馆、垃圾填埋场,铺设了自来水和污水管网,建成了村汽车站、文化广场,有了太阳能路灯和综合集贸市场……村民的吃、穿、住、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大家都说,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引领。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长江源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和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已取得的“唐古拉藏羊”“唐古拉牦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实行“支部+合作社、支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成牛羊肉冷冻加工厂、长江源村物流仓储和大型停车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特色,通过生态绿色牛羊肉精深加工,形成了牛羊肉产品从货源、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扎西达娃说,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38万元,村集体经济也从2017年的20多万元增加到了50多万元,实现了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如今,村党支部还大力发展包括藏餐、藏饰品、藏民俗展示、演艺厅等在内的特色旅游产业一条街,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带动村民发展多种产业,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今年,我们家服装店的生意比往年要好,家里纯藏式风格的民宿也在装修后投入运营,看着村里的客人络绎不绝,今年的收入肯定少不了。”谈起自家经营的生意,俄桑梅朵充满了信心。
生态好、产业兴、村民富,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个寓意“来自长江源头和饮水思源、不忘党的恩情”的村庄,依靠党的好政策,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交出了一份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答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感受现代牧歌生活——青海长江源村见闻
“到格尔木那天是2004年11月25日,看到政府为我们每家每户统一建好的新房子,大家都特别高兴。”时隔多年,老支书更尕南杰仍然清晰地记得初到新村时的情形。[详细] -
生态好,生活更好——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易地搬迁创建新家园
2020年,长江源村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是长江源村继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之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荣誉。[详细] -
长江源头牧民致富“新生活”:后续产业足 生活不犯愁
“如今富裕的生活,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年里,68岁的更尕南杰看着村里的变化由衷感叹。如今,村史馆、文化长廊、敬老院、幼儿园、民族学校、农贸市场……一应俱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