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索布查叶水源保护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3-08-16 16:05:00来源: 青海日报

  7月26日,为期四天的第六届亚洲水源“感恩母亲”长江节祭水活动开幕,活动现场,国内生态文化领域“大咖”齐聚索布查叶山下,共同研讨长江水源生态环境保护。

  然而,谁能想到如此规模的活动,主办方是名不见经传的村里志愿服务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索布查叶水源保护志愿服务队。

  “绿水青山不是原本就有的,都是保护起来的。作为一名源头牧人,保护好母亲河,守护好这片水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当问到成立志愿服务队初衷时,负责人江永才仁不假思索地说。

  索布查叶地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多彩乡达生村境内,藏语中是蒙古俊美汉子的意思,是长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也是长江源区最长、最大、最典型的一块古冰川,至今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索布查叶山下有三个湖——红湖,马的灵性之湖;白湖,羊的灵性之湖;黑湖,牛的灵性之湖。

  关于“索布查叶”的由来,当地流传着很多故事。相传,蒙古国曾想统治这片地区,但神山抵抗蒙古骑兵,很多战马患病死了,最后他们祭拜神山,将马头祭祀在这里,治好了患病的战马,因此起名为“索布查叶”。还有一种说法,索布查叶是西藏当雄雪山宫哇桑布的儿子,它象征着地位、财富、希望,关于索布查叶至今流传着一句谚语:“一个国王拥有什么,索布查叶就拥有什么。”

  不管传说和历史如何美丽,当地牧人保护的初衷更像是孩子对于母亲的守护。索布查叶冰川孕育了多彩河和恩钦河,两河交汇成了聂恰河,汇入长江。聂恰河作为治多县母亲河,养育了嘎嘉洛草原上的牧人。感恩奋进的嘎嘉洛牧人自觉担负起守护母亲河的重任。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0年,达生村6名牧人自发捡拾河源垃圾,保护村内的泉眼。一直到2016年,6名牧人捡拾了160多辆卡车的垃圾。2018年,村里的12名牧人决定成立了索布查叶水源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展水源保护与水源观测。

  6年时间中,他们记载了767处泉水,记录了70个水源的经纬度、水源宽度、深度、水质变化……翻看“索布查叶”水源观察手册,索布查叶水源保护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用自己的方式,让每一处水源都有了专属的“身份证”。

  达生村内有一处志愿服务队展览馆,馆内挂满了许许多多的照片,步入其中,仿佛置身在一片“青山绿水”的海洋里。

  展览馆的正中间,两张特殊的手绘地形图藏着索布查叶水源保护志愿服务队命名的由来:志愿队以大山为名,希望引起当地群众的重视,和他们一道保护大山、保护家乡的生态。

  展览馆内,一个上下三层的简易木架上,摆放着数张关于索布查叶古冰川遗址的照片。“发现的时候,我们都很震撼,我们看到的是冰舌消融后自然出土的野生动物尸骸和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箭矢。”江永才仁说。

  如今,这些照片除了能让人了解到远在千年前的历史往事,更多地被赋予了教育意义,那就是提醒后人,要时刻敬畏大自然,始终传承祖辈保护生态的良好品格。

  展览馆四周的墙上挂满了野生动植物和自然风景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是志愿队队员的付出与坚守。

  今年22岁的才仁闹布是志愿服务队的“老人”了。2018年志愿服务队成立时,还在上高中的才仁闹布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即便是学业紧张也从未想过放弃。

  “在我们藏族的说法中,水代表着母亲,山代表着父亲,山水养育了我们,我们也有祭祀山水的传统。这次活动中就安排了祭祀山水的环节,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大家保护山水、爱护山水,守护我们的母亲河。”才仁闹布说。

  2019年,在才仁闹布的影响下,父亲周尕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父子二人齐心协力守护山水。今年,才仁闹布从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毕业,他说,今后无论走上哪个工作岗位,都会将这份事业干下去。

  如今,索布查叶水源保护志愿服务队队员从成立之初的12人,发展壮大到139人,其中有高中生、大学生、牧民,有些甚至全家参与。他们保护水源的范围也从起初的达生村延伸到多彩乡全乡区域,每年七八月份,志愿服务队会在达生村举办感恩母亲祭水活动,从2018年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

  2021年长江源综合科考队在索布查叶科考时,发现这处长江源区古冰川遗址,冰舌从海拔5876米的嘎拉雪山群山顶延伸至长江一级支流聂恰曲,其间的灰岩地貌被冰川侵蚀成一条长近20公里的冰谷,这是第四纪冰期被冰川长期覆盖留下来的遗迹。

  据了解,因为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并达到临界高度,形成了高原季风,进而改变了北半球大气环流,便形成了索布查叶冰谷。如今,随着全球气温的暖湿和间冰期的到来,冰舌逐渐消融。

  这也是志愿服务队队员最担心的事情。每年3月和9月志愿服务队会对冰川进行检测记录。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