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我们的国家公园】用心用情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3-08-17 11:28:00来源: 青海日报


索加乡内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程宦宁 摄


索加乡正在觅食的岩羊。


生态环境逐年向好。

  8月,伴着夏日暖阳,我们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出发,朝着海拔4700米的治多县索加乡奔去。汽车一路翻山越岭,沿着崎岖山路缓慢前行,5个小时后,在索加乡当曲村,见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白日才松。

  初次见面白日才松显得有些紧张,但聊起脚下这片土地,他却侃侃而谈:“我从小在索加长大,要说变化这几年是真的快。过去我们索加乡因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备受关注。2016年,三江源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索加乡全境划入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核心区,越来越多牧民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我也不例外。”

  一路向前,连片的草场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变得如此迷人,时不时还能看到藏野驴、岩羊、藏狐等野生动物,当我们拿出相机拍照时,白日才松习以为常地说:“这些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草更绿了,天更蓝了,植被覆盖度逐年递增,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国家公园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面对我们的提问,白日才松并没有急着应答,而是拿出手机,开始分享巡护途中拍到的野生动物,藏羚羊、藏野驴、盘羊、白唇鹿、棕熊、黑颈鹤……频频出镜,白日才松说:“这几年变化最大的就是,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雪豹,从过去的‘稀客’变成了如今的‘常客’,我们村上每个管护员手机里或多或少都有几张雪豹的照片,而且越来越多以前濒临灭绝的动物又回来了,甚至有时候出现的一些动物,我们都叫不上名字。”

  跟着白日才松的步伐,我们行走在当曲村境内,湿地湖泊、草甸绵延、蓝天白云“触手可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震撼人心。

  “公园建设初期,大家就是简单的捡垃圾和巡护,现在园区管理处给我们配发了统一的工作服还有照相机、摄像机、望远镜、移动办案终端、现场勘查箱、对讲机、医用氧气瓶、医用急救箱、户外炉具套装等装备,通过一次次的专业培训让我们的管护工作变得更专业。”白日才松骄傲地说:“不仅如此,我们索加乡在君曲村建立了藏野驴保护区、在莫曲村建立了野牦牛保护区、在牙曲村建立了雪豹保护区、在当曲村建立了藏羚羊保护区……目前,索加乡建成7大保护区、64个保护小区,初步形成了每个村有一个大保护区、16个小保护区的网格化保护模式。如今的园区管理更加精细、规范,更为科学、系统。”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