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德令哈柏树山新村:“电”绘乡村生活新画卷
走进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柏树山新村,一幢幢红白相间的“小别墅”,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两边矗立着的太阳能路灯……所见之处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现在的房子既漂亮又舒适,有独立小院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我很幸福。”居民蓟玉林说,“现在的生活是我从前想象不到的,只在电视里见过,没想到搬出来短短的几年就实现了几辈人的梦想,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柏树山新村是一个易地搬迁村。新建之初,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力做好安置点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在电气线路、材料配置等方面统一规范,达到安全、实用、美观的效果,使这些外观漂亮、内部整洁的电力配套设施与“美丽乡村”村貌相得益彰。
图为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德令哈)共产党员服务队在蔬菜大棚为客户讲解“互联网+”供电服务。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供图
“搬迁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井水,烧的是牛粪。”蓟玉林说,“如今和村里人一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电饭煲样样都有,既整洁,还方便,又环保。”
在柏树山新村,电气化、上下水、燃气等已成为居民家的标配。来自德令哈市柯鲁柯镇3个村526户2104人,搬迁至柏树山新村,迎来了新生活。
如今,柏树山新村依靠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为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求,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结合农网工程建设和动力电入村的实际需求,不断加大配网建设力度,确保动力电全覆盖和运行平稳。
“今年大棚的收成不错,农户亩产实现效益2万多元。农闲时,村里年轻人在周边的光伏电站、枸杞园打零工,每天收入100元到150元。与以前相比,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蓟玉林算了一笔经济账。
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大棚采摘也迎来了一波高潮。“以前种地只够温饱,现在村里大力发展枸杞种植和大棚经济,才有条件考虑致富的事。”蓟玉林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大棚种植的技术。“我还年轻,不能只想着眼前,我要学习新技术,有机会自己再承包几座大棚”。
虽然德令哈的天气阴晴不定,但大棚里依然绿意盎然,现代化的蔬菜大棚中滴灌、照明、电取暖、卷帘机等电气化设备从技术上保证大棚温度恒定,适合植物生长。
为确保大棚蔬菜生长旺盛,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德令哈)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深入大棚蔬菜基地走访,了解种植户用电需求、用电现状及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并向大棚种植户开展安全用电、科学用电指导。服务队人员对大棚安全用电隐患进行排查,对大棚内使用的卷帘机、潜水泵、取暖器等涉电设备,逐一进行巡视检查,对老化的线路、开关、插座等指导更换,发现私拉乱接和违规线路现场整改,确保大棚内用电线路标准化、规范化、安全化。
“我们家大棚现在种植的有黄瓜、西红柿、辣椒,还有以前没见过的人参果、羊角蜜等,除了游客临时采摘的,其他的早早就被本地的饭店预定了。”蓟玉林说。
2023年,国网青海电力站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前列,通过2项110千伏、13项35千伏共15项“巩固乡村振兴发展能源保障工程”,投资1.35亿元,建设390.6千米线路、22.68万千伏安变电容量。与此同时,140项10千伏及以下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洒向全省8个地市(州)32个县,总投资8.61亿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1378.25千米,变电容量7.34万千伏安,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海西州: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
近年来,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已逐步形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进一步推动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详细] -
青海:“带电消缺+智能化保电” 保障海西工业与铁路可靠供电
6月10日至7月5日,线路迁改工程进入攻坚阶段,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对这4条线路分两个阶段进行停电配合施工。[详细] -
青海省海西州:电力助农“保饭碗” 万亩盐田钾肥兴
“电力公司的支持,为我们今年4月份完成210万吨的钾肥生产提供了优质的供电服务。”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生产技术部副经理马国华说。[详细] -
青海省海西州:有了“动力电” 产业发展“动力足”
近年来,柴旦村借助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办家庭宾馆,发展特色旅游业,村民走上致富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