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川”行美丽大草原|四川省红原县:草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牧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3-09-12 15:46:00来源: 人民网-四川频道

  编者按: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人民网四川频道邀请相关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开展“‘川’行美丽草原”媒体采访活动,深入甘孜州、阿坝州高原腹地,聚焦草原保护、修复治理、科技创新等领域,实地探访基层林草保护一线,重点讲述党员干部群众一条心,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修复与保护高寒草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故事,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近年来四川在草原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有效成果。

  今年7月底,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综合示范区首期工程在安曲镇夺龙村落成。该示范区总面积2.5万亩,计划持续总投资2.57亿元,营运周期10年,将辐射带动全县10个乡镇有效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近年来,红原县以草原畜牧业转型为契机,奋力构建红原草原畜牧业“吃生态饭、过牛日子、做牛文章”的新格局,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旺、业态活、乡村兴、百姓富的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

  转型升级 因地制宜补强链条

  据了解,红原县追求人草畜平衡发展目标,通过建设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综合示范园区,“以点带面、试点示范、逐步实施、全域推广”,辐射带动全县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四季放牧+冷季抗灾补饲”向“暖季适度放牧、冷季舍饲”转型,经营方式由千家万户分散、粗放养殖向家庭生态牧场+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场转型,管理方式由“线下粗放管理”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精准管理”转型。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草场。阿坝州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供图
阿坝州红原县草场。阿坝州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供图

  同时,红原县相继建成“天然草原+人工草地+适度放牧+圈养+补饲+科技+保险”牦牛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基地9个、乡土牧草种子扩繁基地2500亩、牦牛优良种畜扩繁基地2个、优质饲草生产基地1.7万亩、防灾减灾饲草供给保障基地2个、现代化家庭生态牧场220个,累计实施窝圈种草1.6万亩,引进现代化牦牛肉、奶加工生产线各1条,提档升级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农牧民窝圈种草覆盖度达到90%以上,全县优质牧草供给量每年增加4.32万吨以上,项目区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增加至86.36%,全县基本实现草畜平衡。畜产品生产能力、生产经营性收入、牛乳收储能力同比分别增长7%、5.09%、177%。

  创新模式 多向融合实现增收

  红原县实施草场分区、牦牛分群、人员分工,“联牧联营”生产。瓦切镇雅卓阳合作社,整合5户草场8000余亩,科学划分5个草场利用功能区,草地资源利用率由25亩/头降至10亩/头,大幅度降低了天然草地承载压力。同时,将犊牛、能繁母畜、公牛等分群管理,配套差异化日粮分类饲养,实现牦牛一年一胎,犊牛死亡率降至2%以内,出栏年龄提前到3岁,出栏周期缩短1年,初步形成了暖季顺势育肥、冷季错峰出栏、全年平稳产乳的格局,使牧户均年增收达到10万元以上。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阿坝州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供图.jpg
阿坝州红原县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阿坝州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供图

  企业经营、集体统筹、牧民参与,“以企带农”经营。全县先后引进“省国投”“川发展”等畜牧业龙头企业4家,配置生产示范基地以及全要素设施功能的现代化家庭生态牧场200个,盘活了集体经济资产,建立了“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生态牧场”的订单型合作模式。安曲镇建起的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可达50余万元,牧户均实现奶产品、牦牛良种、牧草等增收达12000元。

  人、草、畜智联一体化、数字化监管。构建的人、草、畜三维一体矢量主题数据库,实现了草地资源与牦牛数据智能匹配,牧民、专家、部门三方智联。目前,平台实现了全县 756.9 万亩草原资源与49.83 万头牦牛数字化管理和草畜平衡智能化监管,有效提升了基层管理部门监管、预警、决策方式智能化水平。

  此外,拓展牦牛文化,以“雅克看花季、雅克音乐季、雅克赛马季、雅克冰雪季”为核心,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文旅互动”增收。红原县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牦牛文化节及雅克音乐季系列文化活动,先后完成直播35场次,播放量达4137万次,全网总曝光量达到1.98亿次。活动期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

  创新实施“草地碳汇”收储模式。拓宽“两山理论”价值转换路径。依托山水工程项目,投资3400万元,建设草地固碳增汇工程区12.6万亩,以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为业主,利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交易机制(CCER)推进30万亩草原碳汇开发项目,构建“国有平台公司+集体经济组织+牧民”的草地碳收储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预期碳汇收益可达150万元/年以上,牧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