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逐绿而行,构建高原大湖生态保护大屏障

发布时间:2023-11-01 10:52:00来源: 青海日报

  强化生态保护,厚植绿色底蕴。

  近日,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媒体座谈会获悉,拟建青海湖国家公园范围初步划定。基本将青海湖的湖泊、河流、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黑颈鹤、大天鹅、青海湖裸鲤、普氏原羚、羽叶点地梅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域纳入拟建国家公园范围,能够体现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由此意味着,自2022年初正式进入创建阶段以来,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又取得新进展。

  青海因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被誉为高原蓝宝石。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6月亲临青海湖仙女湾考察时提出“要把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把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特意提到“碧波荡漾青海湖”。2022年11月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又提出“重点建设青海湖湿地类型国家公园”。

  近年来,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贯彻青海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出发,青海自上而下坚持凝聚合力,高质量推动青海湖生态文明建设。目前,青海湖生物多样性资源不断恢复,生态系统保护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公园创建高标准推进。

  “青海湖是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那里只有一种鱼类,就是青海湖裸鲤,也叫湟鱼,曾经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被列为濒危物种。十年来,青海对裸鲤进行了多方位的科学保护,资源量增加到11.41万吨,比保护初期增长了44倍。”

  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采访中,青海省代表、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祁洪芳介绍说:“如今,青海湖这颗高原‘蓝宝石’呈现出鱼鸟翔集、碧水蓝天的生态美景。”

  可以说,从物种濒危到鱼跃欢腾,十年时间才能增加一斤重量的湟鱼,实属不易的增长数字,见证了青海湖的水域改善和保护力度。时下的青海湖,呈现出的是一幅只此青绿大湖图卷。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维系青藏高原及我国西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和生态屏障。

  时光奔流,逐绿而行。青海科学提出构建青海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青海湖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先后实施草地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与修复等一系列保护工程。建设“生命通道”,为普氏原羚安全穿越公路保驾护航;实施封湖育鱼、增殖放流,守护青海湖“水—鸟—鱼”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倾心倾力保护生态资源绿色底蕴。

  在强化修复治理方面,先后投资2.5亿元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监测体系建设、保护能力建设等重点生态保护项目。紧盯青海湖水位上升新生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刚毛藻水华治理科学研究,从青海湖刚毛藻发生机理、成因分析、正负面影响等研究方向有了初步科学研究成果,投入9505万元持续推进刚毛藻水华治理,治理面积2000余公顷,打捞刚毛藻9.94万余吨。

  在健全监测体系方面,制定实施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巡护监测工作方案和生物多样性监测规范,探索建立“四固定、三统一”监测规范,常态化开展巡护监测,发布生物多样性年度监测报告,实现重点生态保护对象和重点区域监测全覆盖。

  与此同时,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全面合作,建成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联合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设置300个生态监测地面定位监测站点,初步搭建覆盖全流域“水、土、气、生”的科研监测数据平台和监测体系。编制青海湖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系统可研报告,科学建设青海湖生态监测网络感知系统。

  在依法严格保护方面,联合地方政府常态化开展青海湖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大巡护、污水排查整治、垃圾清理整治、“绿盾”行动、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合力推动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今日青海湖,自然资源实现“三增、三减、一不变”,即湿地面积持续增加、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扩大、青海湖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保护区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保护区内保护功能性用地保持不变。

  2021年,青海湖水面面积恢复到4625.6平方公里,较2012年增大220平方公里,湖体容积增加100亿立方米,达到899.91亿立方米,达到青海湖恢复期历史最大值。“大湖归来”让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哈尔盖河、泉吉河、布哈河等8条入湖河流监测水质达到II类以上标准,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青海湖周边草地覆盖改善面积占比从2012年的57.6%上升到70.5%,退化面积占比从31.4%下降到23.7%,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湿地保护率达69%。

  良禽择木而栖,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标志物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到2022年恢复到11.41万吨,是2002年的44倍,达到原始资源量的35.6%。

  旗舰物种——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7个种群栖息地发展到15个栖息地野外种群,最新监测年平均种群数量达3400余只,达到保护初期的近11倍。

  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多样性实现增量,目前环湖记录鸟类种数达235种,栖息水鸟数量达60.6万只。

  绿色厚植,大湖见证——青藏高原独有的“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青海湖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推进。

  洒满奋斗的时间,举起现实的灿烂,耀亮未来的征程。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湖时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

  牢记嘱托,奋发有为,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在高颜值生态和高质量发展融合路径上全力冲刺。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