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万物和美的乐土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华水塔”;
这里,是藏羚羊、雪豹、绿绒蒿、雪莲等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乐土,素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
这里,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世界上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2021年10月正式设立,成为中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
时光有期,岁月更迭,两年后,我们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三江源,它的发展变化令人欣喜:
在黄河源,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千湖美景”重现;在澜沧江源,茂密的森林树木盘根交错,钻不进去人;在长江源,广阔的湿地一眼望不到边;一度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视野……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的新高地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对保护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物种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正式设园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全面加强三江源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以“国土三调”为基础,全面查清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林地、草地、湿地等自然资源权属、分布、面积等状况,收集整理公园自然资源数据。
打造智慧生态监测系统,实施生态大数据中心(三期)建设项目,构建生态大数据云平台和生态智慧平台,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管护、行政执法、生态价值评估展示与分析等管理系统,实现与“青海生态之窗”实时观测数据共享,观测点位由2016年的6个扩建到46个,有效提升了智慧化治理水平。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监测信息中心主任靳代樱表示,管理部门可以实时掌握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情况。目前,园区的12000多名生态管护员安装并使用了这套汉藏双语巡护系统,每天传输至管理局大数据中心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类数据达千余条。
启动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进一步划清所有者职责边界,明确所有者履职模式,促进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高效配置,推动各生态要素的科学管护。
投资近3.2亿元,实施黑土滩治理、黑土坡治理、退化草原改良、人工种草、封山育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沙漠化土地防治、人类活动遗迹修复、毒害草综合治理等项目,使三江源头的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资源总量明显增加,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1%和30%以上。三江源重点生态修复效果明显,黑土滩治理区域的植被盖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后的70%以上。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国家公园在建设中将生态保护与体制机制相结合,与民生改善相协调,在生态环境逐步修复的同时,让牧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红利,争取走出“既能保护生态、更能造福于民”的路子。
2023年夏天,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来到黄河源园区工作的牧民索南达杰从事了他向往的事业——以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业。如今在三江源,他开展的生态体验服务逐渐成熟并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我是团队的生活领队兼司机,每个月平均能收入五六千块钱,个别月份甚至能有近万元。”索南达杰开心地说。
2022年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聚焦“四地”建设,积极推进昂赛自然体验特许经营活动、昂赛大峡谷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特许经营活动、玛多高端自然体验和环境教育活动。落实10436万元资金,开展澜沧江源园区、长江源可可西里区域、黄河源园区自然教育课堂设施建设,助力构建生态旅游线路。全新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吃、行、游、购、娱等产业,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创业就业机会。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形态,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试点建设持续推进,完成《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评估,优化特许经营项目目录,科学合理测算24个生态旅游项目访客容量,自然资源特许经营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科学打造玉珠峰生态体验项目,有序推进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等特许经营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共享建设成果,实现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的良好局面。
加强国家公园科学保护和建设
“今年5月31日,可可西里无人区首次尝试大带宽、长距离微波传输,卓乃湖保护站周边7公里地域已覆盖5G网络,可以实现藏羚羊迁徙产仔高清视频实时回传。”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可可西里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布周说。
2022年以来,该局进一步优化国家公园空间保护格局,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调整和功能分区优化,有序开展了勘界立标工作。同时,按照《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了其范围内8个村驻地和定居点的建设用地控制线、农村公路建设控制线、7个管理分局的管辖范围,配合省自然资源厅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工作。
以保护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防治水污染等为主要任务,扎实落实“河湖长”制,安排各园区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分级管理机制,制定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023年3月22日,直升机首次试飞卓乃湖获得成功;5月,卓乃湖保护站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5G信号;6月,青海省首家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警示教育基地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正式成立……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断深化的结果。
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实施到正式设立,作为全国首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高寒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经过近七年试点探索和建设实践,履行了“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历史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野性王国”三江源豹跃羊欢
经过多年接续保护,特别是国家公园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过去难觅踪迹的雪豹、金钱豹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刷屏出圈,藏羚羊等种群恢复、数量回升。[详细] -
三江源国家公园:多形式推动绿色发展 共享生态保护红利
三江源国家公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发展,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国有天然林管护、生态工程务工、‘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岗位就业、产业扶持、定点帮扶等政策,让群众共享生态保护...[详细] -
三江径流绿潮涌 万物并秀展姿容
从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中国首批且排在首位的国家公园,三江源成为青海响亮的“生态标签”,也是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