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青海湖畔牧业县的乡村振兴新年景

发布时间:2024-02-19 10:05:00来源: 新华社

  2月的青海湖壮阔雄奇,在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压公麻村,背阴的山洼里还有未消融的积雪,向阳的草原上羊群、牦牛群缓慢移动。

  压公麻村是当地藏族群众聚居的牧业村,近年来,通过探索白色藏系绵羊高效养殖法,探索出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2023年的产羔季,我的牧场出生了780多只小羊羔。”压公麻村“90后”党支部书记拉藏南吉告诉记者,与传统长周期养殖不同,这群满3月龄的羊羔断奶后,经过5个多月的饲养,就能出栏,并且肉质鲜嫩,深受消费者喜爱。


1月26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压公麻村,羊群正在休憩。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摄

  自2021年发展养殖产业以来,拉藏南吉就深刻认识到基础设施完善、饲草料充足和保障母羊膘情对羊羔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此,他修缮2000多平方米的棚圈,提前储备好饲草料,迎接每年的产羔季。

  为实施草畜平衡、优养精养,拉藏南吉从秋末冬初便开始对母羊进行补饲,母羊接近生产时全部圈养舍饲,因此母羊膘情和羊羔发育都能得到有效保障。母羊产羔两个月后,和羔羊分群饲养。

  通过咨询刚察县农牧局技术人员,拉藏南吉还选取部分母羊开展“两年三产”的探索,效果良好。“通过推广高效养殖,羊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明显,特别是草原生态也能得到保护。”拉藏南吉说,牧场现存栏1300余只母羊,2023年牧场纯收入28万元。

  在离压公麻村30公里的泉吉乡宁夏村,原本是当地特色产业的白藏羊养殖,在养殖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零散养殖收益低、羊肉品质下降等问题。


1月2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羊群正在觅食(无人机图片)。任元昊 摄

  “按照传统放牧方式,品种混乱、杂交等问题导致羊的肉质、膘情下降。”宁夏村党支部副书记才保说,过去产羔季的母羊很难长膘,羊奶中缺少营养,出生的羔羊质量差、成活率低,过度放牧羊刨食草根还造成草场退化。

  为打破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的困境,发展可实现草畜平衡的科学化养殖新模式,才保提出宁夏村白藏羊高效养殖方案:整合村里超过6000平方米的暖棚和2万余亩草场;牧民以入股的形式将自家的羊和草场交给专业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经营;牲畜分群养殖、草地网格化管理、科学放牧与精细化育肥相结合。

  才保介绍,如今,宁夏村的畜牧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全村现存栏10600只藏羊。2023年,宁夏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

  “近年来,我们深化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的合作,加大多胎藏羊繁育高效养殖技术研究。”刚察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李成海介绍,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刚察县完成藏羊出栏42.7万只,建成20处“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打造2处“万只藏羊规模化养殖基地”,以高效养殖助推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责编: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