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好 家乡美】只为家园更美丽——“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⑤
巡护观察。
巡护路上遇见岩羊。
巡护路上简单的午饭。
生态护林员资料整理。才贡加 摄
“我们巡护的路比较远也很难走,说实话很辛苦,但在这个岗位上能最大限度保护国家公园的林区、草原和野生动植物,心里非常自豪。”3月7日12时左右,上午的巡护暂时告一段落,祁连山国家公园边麻管护站副站长贾才让东珠和同事席地而坐,从背包里掏出馍馍、开水,吃起了午饭。
这次巡护的面碱沟,离边麻管护站并不远,但路途艰险难走,皮卡车只能停在半路,剩下的路要靠步行,午饭也只能凑合了,“这很正常,车能到的地方就靠车,车到不了的就骑着摩托车,摩托车去不了的就靠两条腿,巡护途中的午饭再简单不过了,开水配馍。”
作为生态护林员,每月22天的巡护时间,几乎每天都如出一辙,虽然辛苦,但在巡护途中相互调侃几句,大声唱上两首歌,他们乐在其中,也不觉得艰苦寂寞。
边麻管护站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城59公里处的野牛沟乡黑河流域,管护面积约1.7万公顷,与扎麻什乡郭米村、野牛沟乡大泉村(黑河)、野牛沟乡大浪村,以及甘肃省肃南县接壤。
跟着边麻管护站的生态护林员艰难地走在布满碎石的山腰,眼前的他们背起鼓鼓囊囊的双肩包,脖子上挂着望远镜,走走停停。以外行人的眼光看去,他们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其实,每次出门走进深山,他们都有着明确的目标。
“我们巡护的主要任务就是隐患排查、防火知识宣传、防偷盗猎,核心区域人员活动踪迹排查,还有配合科研单位完成红外相机的维护。”贾才让东珠说,在长年累月的巡护中,大家慢慢熟悉了区域内的每一座山梁、每一条沟壑,有时也救助受伤或脱离群体的野生动物,从而与野生动物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
2022年10月初的一天,边麻管护站生态护林员颜龙一如往常开始巡护,不料在途中遇到一只脱离群体的藏原羚幼崽。
“它又小又瘦,看着可怜。”颜龙远远地观察了半天,眼看天快黑了,仍不见附近出没的藏原羚群体,就将它抱回家,并特意为它做了小奶瓶,用牛奶喂养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家伙的身体很快变得高大健壮,性格也随之活泼好动起来,活脱脱像个淘气的孩子,颜龙和妻子的生活因此有了更多的乐趣,但他从心底里明白,对小藏原羚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回归群体。
“去年,我每天都留意附近山里是否有藏原羚群体,希望能让它尽快回归野外生活。”2023年,颜龙趁着附近出没藏原羚群体的机会,尝试让小原羚混群,但来回四次都以失败告终,小原羚要么一步都不肯往前走,要么眼看就要混群了,却驻足观察,最后干脆掉头跑回家里。
终于,在今年1月,就在颜龙抱着再次尝试的念头放归时,他看着长大的这只小原羚顺利混群了,看着小家伙三步一回头走进野生藏原羚群,颜龙心里既开心,又不舍,回家后总感觉缺点什么。
“动物是有灵性的,但它们又非常警惕。”不久前,颜龙家附近出现一群藏原羚,其中一只小原羚离开群体,在颜龙家牧场周围徘徊,颜龙一眼就看出,那就是自己救助过的小原羚,回归近两个月后,它依然清楚地记得回家的路,但它只是远远地张望,不让颜龙靠得太近。
在边麻管护站,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除了日常巡护外,边麻管护站生态护林员还负责每年2次的区域内红外相机维护以及电池更换工作。架设红外相机,往往会选择人迹罕至却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多半都在高山顶,路途遥远而艰险,所以更换红外相机电池的这一天就变成了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
2023年12月,架设在泉儿湾和清水沟的两部红外相机到了更换电池的时间。这两处地方虽然离得并不远,但中间横亘一座高大的清水沟梁,往日里需要用两天时间才能完成电池更换的任务。但这一次,生态护林员王贺明和马福山多准备了一组红外相机电池,他们打算翻越清水沟梁,用一天时间完成两部相机的维护。因为两部相机电量都快要耗尽了,如果耽搁一天可能就会错过一些珍贵的画面。
从清晨到傍晚,近12个小时,除了在清水沟稍事歇息吃了些干粮外,他们一刻不停地走在路上,最终顺利完成了这项工作。如今,时间过去了几个月,聊起那次特殊的“巡护”,管护站的其他同事打趣地说:“他们太‘虎’了。”但神色里却是对同事打心底里的认可和佩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祖国好 家乡美】雪山下的夫妻管护点——“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④
每天巡护,要沿着冰面行走时,叶抓西才郎推着摩托车,宋成芳在后面扶着,即便这样,还会摔倒,“遇上一些小坡,只能将摩托车放倒,拴上一根绳子,慢慢滑下去,到了上坡,还是要把摩托车放倒,慢慢拉上去。”[详细] -
【祖国好 家乡美】以爱的名义——“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③
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是2022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救护站陆续接收管护员、周边村民送来受伤的野生动物,算起来已经达到了30多种110余只。[详细] -
【祖国好 家乡美】管护站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②
“2020年起在央隆管护站待了两年,2022年调到沙龙滩管护站待了四个月,之后又到野牛沟管护站待了九个月,2023年5月又回到央隆管护站,这些年在野外跑,早就已经习惯了。”杨宏图说。[详细] -
【祖国好 家乡美】豹子崖下17年的坚守——“春访祁连山”系列报道①
“如今的生态巡护更加规范化、数字化,以前只是一个巡护日志,每隔一段时间填上就可以,生态护林员究竟去没去巡护都是个疑问,如今,每时每刻人在什么地方,每天是否巡护一目了然。”乔德才感慨道。[详细]